第04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5月25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本报记者 孔德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5月25日   第 04 版)

  初夏时节,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海野鹿荡滩涂湿地水草丰美,成群的麋鹿在湿地嬉戏、觅食。这里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和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库,随着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仔鹿和麋鹿种群数量逐年扩大。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四五”以来,中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数据显示,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3000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4000多株。

  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增至1300多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朱鹮分布区从3个省扩展至7个省,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496只。通过野化放归,在多个省份重建了麋鹿、普氏野马野外种群。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大邑管护总站巡护员在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素材时,发现多台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大熊猫饮水、觅食的影像,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启动了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域面积10.3%,将实现保护规模世界最大、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挂牌运行,也带动了各级各类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库等蓬勃发展。普陀鹅耳枥、华盖木、峨眉含笑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

  5月22日,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实现对中国现有分布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生存状况的全面评估和更新。评估结果显示,中国的野生植物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恶化趋势有所减缓,部分物种濒危状况持续向好。

  “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依然有一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一些重要生态系统退化,珍稀物种生存受到威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说,“我们需要定期开展物种现状评估,及时掌握受威胁情况并制订红色名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