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4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英德红茶里的浓郁“侨味”

徐文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4月21日   第 06 版)

  图为在英红镇天盈茶场,茶农在采摘茶叶。
  邱新生摄(人民视觉)

  近日,在2023第五届中国·英德红茶头采季活动中,一款20世纪出口留样的红茶样品拍出全场最高的茶叶单价,折合人民币约82.5万元/斤。

  该茶为广东英德上茗轩红茶博物馆的珍藏红砖茶,是20世纪出口留样的红茶样品。20世纪下半叶,英德红茶成为中国红茶出口的“当家”产品,为当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有“中国红茶之乡”的美誉。英德红茶芽头肥壮,泡茶花香高锐,汤色红亮,甜醇鲜爽。

  在英德红茶的发展历程中,华侨茶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德市英红镇是其中一个典型。

  英红镇位于英德市中部,前身为英红华侨农场,始建于1951年,是广东省拥有归侨人数最多、国有土地面积最大的侨镇,侨乡特色浓郁。

  在英红镇占地面积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3万多名越南归侨侨眷,占当地总人口的76%。这里是全国安置归难侨最多的华侨农场,也是全国重要的越南归侨聚居地。在英红镇,许多归侨侨眷的生活都与茶息息相关。

  1978年9月,9岁的李明山随父亲离开越南,回到中国,被安置在英德华侨农场工作和生活。1987年,李明山中学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和父亲一起在英德华侨农场工作,学习种植、采摘、萎凋、揉切、发酵、烘干等工艺,开始了他的种茶制茶生涯。

  2002年左右,种茶经济效益下滑,李明山离开华侨农场,尝试种植水果补贴家用。2008年,英德市开始向茶农推广专为英德市研发的优良茶树品种——大叶种“英红九号”,并免费向茶农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本就拥有丰富种茶制茶经验的李明山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机会。他承包了4亩茶园试水。让他惊喜的是,那4亩茶树的茶青长出来后很快就被收购一空。

  后来,李明山又获悉,英德市为鼓励茶农扩大种植面积,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种植规模达50亩,就能享受地租减免和财政补贴。于是,李明山果断决定扩大生产。1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个人承包的茶园已达200多亩,年产7万斤茶干。

  像李明山这样的归侨茶农,在英红镇还有许多。如今,英德红茶成为越来越多品茶者的“心头好”,许多归侨侨眷也通过种茶走上致富之路。

  在种茶之外,归侨侨眷不仅接受了英红当地的生活习惯,也带来东南亚国家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别具风味的特色小食、风情万种的民族舞蹈,赋予了英红镇独具特色的侨乡风味。而归侨侨眷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也在这里代代流传。               

  (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