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如今,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世界级港口群。中国强大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了人员出行便捷、商品高效流通。高速流动的中国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也给全球经济不断注入新动能。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回望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其建设重点。目前,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越织越密,消除了普速铁路的运输瓶颈,实现了港口现代化,大大改善了内河水运网络。连接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和桥梁已经建成。文章称,中国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和低碳交通,一步步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5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13.6万公里增加到17.7万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5万公里。新增机场容量4亿人次。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0%以上。所有地级市实现千兆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宽带。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战略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特点更加凸显:一是交通设施的投资金额巨大。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呈现PPP运作模式:既有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也靠地方政府多种形式的融资,还有社会资本的深度参与。二是交通设施的发展速度极其迅猛。例如,中国1989年才有了第一段高速公路。短短20多年过去,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列全球第一。中国高速铁路不仅运行速度快,还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运输网络。三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受益范围特别广。健全的交通设施网络连接起从沿海到边疆的大城小镇。日常生活中,中国民众大量使用高铁等公共交通出行,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交通强国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既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公平,也助推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便捷的交通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跨地区甚至跨国境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往来,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极大促进了共同富裕。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缩短了城乡发展差距和跨地区的收入差距。低收入群体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劳动分工,或从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中受益。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有规模化集成的特点,相比于有些国家常见的小汽车模式,有更低的生态足迹和环境影响。结合公交、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形式的大范围使用,中国节能减排举措落地性强,成效显著,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走出国门。中国不仅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带去其发展亟需的初始资金,也带去成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经验。“要致富,先修路。”中国的海外基础设施项目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跨地区经济往来,为全球自由贸易和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能。
2022年1月18日,中国政府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未来发展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更加智能化。传统交通技术与新型数字化手段和AI技术相结合,有巨大创新空间和崭新的应用场景;二是更注重可持续发展。中国各级政府要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和其他政策导向、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基础设施初期建设和后期运营与维护;三是公共管理上的多元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能单靠政府,也需要社会部门和个人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实质性参与,共同确定发展目标,合力解决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可以在全球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要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还要用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
(本报记者 贾平凡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