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经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合力做好这盘“预制菜”(新视角)

史志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20日   第 05 版)

  从最初的自热火锅,到热一下就能吃的鱼香肉丝,再到东坡肘子、佛跳墙……这几年,各类预制菜产品层出不穷。制作方便、营养美味的预制菜,正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所谓“预制菜”,就是通过预加工,提前把食材做成半成品或成品,食用时再根据需要配上各种辅料的菜品。便利是预制菜走红的一大重要原因。经简单操作即可入口的预制菜,很好地解决了不少上班族“想做饭却没时间”“想吃点好的又怕麻烦”的痛点。而且与以往不同,如今食品营养和加工工程、保鲜等技术更成熟,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等更普遍,各式各样的预制菜可在更短时间、以更低成本送至千家万户。

  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预制菜兴起,不仅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也是“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消费者对预制菜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转换为预制菜品,能够创造更多附加值,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预制菜,将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更多可能,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给大家饮食带来便捷的同时,预制菜产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种类单一、图文不符等。其中不少问题经常遭到消费者投诉。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人们的消费体验,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整个行业要深刻反思,相关部门也应警醒。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预制菜这盘“菜”。

  在守牢安全底线上下功夫。无论是原料生产采购、食材加工烹饪,还是物流运输、市场售卖,各环节规范有序,方可保证菜品质量。相关部门与行业组织应尽快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明确行业准入条件,并通过公开通报、风险评估等级、引入社会监督等举措加强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在提升营养品质上做文章。预制菜复热后,如何保证风味最大程度还原、营养物质最大程度保留,成为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有待提升。相关企业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破解口感与风味复原、营养物质保留、质构保持等难题。

  前不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次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近年来,广东、福建、河南、四川、山东等多地出台预制菜产业扶持政策,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的日益壮大、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预制菜产业定会驶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更美味、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