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台港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2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永恒的雷锋(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本报记者 李 舫 郑 娜 张鹏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2月24日   第 04 版)

  雷锋生前战友、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武部退休老干部赵明才在家中为小朋友讲述雷锋故事。
  朱红生摄(人民图片)

  方文墨(中)为职业院校学生作钳工职业技能操作示范。
  受访者供图

  小朋友跟随家长在辽宁省抚顺雷锋纪念馆里参观。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摄

  驻守在雷锋故里的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官兵和入伍大学生开展“新时代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分享会。
  邹 涛摄

  早春二月,辽沈大地寒意尚浓。

  当东方微微露出鱼肚白,群山环绕的军营里还寂静无声,“雷锋班”战士鲁冠泽便早早起来整理内务。前一晚的班务会上,鲁冠泽被班长表扬是一周以来全班表现最出色的战士。按照“雷锋班”传统,他获得了一次整理“雷锋铺”的机会。

  打开已经泛黄的被子,折叠、压实、捏线……鲁冠泽认真地为雷锋老班长整理着内务,心中感到十分光荣。

  “雷锋班”有7名战士,他们把第8张床铺留给了雷锋老班长,并亲切地将它命名为“雷锋铺”。住在“雷锋铺”上铺的总是班里新来的战士,那是距离老班长最近的地方,也是用心感悟雷锋精神的地方。

  “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追随雷锋的足迹,无数人践行着忠诚、无私、担当、敬业等高尚品德,以平凡显伟大,以小事铸辉煌,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锋精神代代传

  雷锋,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以短暂的22岁生命,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1963年1月7日,他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

  60年来,“雷锋班”陆续收到了47万余封纸质来信。这些跨越时空的信函,许多纸页已经泛黄,承载的精神与信念历经岁月洗礼却愈发鲜亮。

  1963年2月,吉林省通榆县北庆小学少先队员们给“雷锋班”寄来一封信,信中写道:“虽然雷锋叔叔因公牺牲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永远留在我们每个少年朋友的心里。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决定在3月份召开学习雷锋叔叔报告会,并聘请‘雷锋班’的班长作为我们校外的名誉大队辅导员。”自那时起,“雷锋班”每一任班长都会担任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如今涉及的中小学校累计达400多所。

  2002年冬天,“雷锋班”收到一位名叫孙海燕的小女孩的来信。一场车祸夺去了小海燕父母的生命,正读小学四年级的小海燕被迫辍学。战士们决定资助她完成学业。之后的10多年里,“雷锋班”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对小海燕的资助从未间断。

  2011年11月,一封写着“中国·沈阳军区雷锋生前部队收”的信件,从英国辗转寄来。时年79岁的李艺·布鲁诺女士来信讲述她在伦敦图书馆读到一本关于160位中国名人故事的书,非常渴望深入了解雷锋精神,请求官兵给予帮助。“雷锋班”战士读完信件后,为李艺·布鲁诺邮寄了雷锋事迹报告光盘以及相关书籍。收到资料,李艺·布鲁诺十分激动,她表示,希望与“雷锋班”战士建立联系,共同把雷锋精神向世界广泛传播。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早已习惯用网络沟通联络,但向“雷锋班”邮寄的手写信件从未因此消失,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班”的敬仰与向往也从未停止。

  “雷锋班长,我来自您的家乡,从小听着您的故事长大。今年我如愿入伍,您的精神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决心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2022年3月,“雷锋班”收到了许多即将奔赴军营的准新兵来信,对于这一特殊群体,“雷锋班”战士以全班名义回信,鼓励他们刻苦训练、敢于担当、践行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

  无论是紧急求助的“鸡毛信”、需要翻译的盲文信,还是漂洋过海的国际信件;无论是100多页、分装在6个信封里关于弘扬雷锋精神思考的长信,还是仅写下“听了解放军叔叔的报告,我决心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寥寥数语的个人感悟……60年来,几十万封来信,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折射出雷锋精神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雷锋!”

  “到!”“到!”“到!”答应声划破夜空。

  60年来,“雷锋班”每次班务会前的点名,第一个呼点的名字一直是“雷锋”。每当此时,“雷锋班”的每一个战士都变成了“雷锋”。

  “我志愿加入‘雷锋班’,继承光荣传统,时刻不忘使命担当,视雷锋传人称谓重于生命……”庄严的新战友入班仪式,在“雷锋班”延续了60年。

  60年来,从“岗位学雷锋”到“胜战当先锋”,从“能打敢打、勇战善战”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班”战士用铁血忠诚书写强军梦想,用积小善为大爱的行动,将雷锋精神的光与热传给后来人。

  处处都有“活雷锋”

  “我要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这,是60年来回响在神州大地的激昂旋律。

  雷锋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伟业和壮举,但他真诚、善良、友爱,以帮助别人、奉献社会为幸福,他的精神像一束光照进人们的心灵。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成为无数人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有着学雷锋的深厚土壤。近年来,辽宁省委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对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作出安排部署,掀起全员学雷锋、全年学雷锋、全面学雷锋的热潮。

  在辽宁,不仅涌现出了孟泰、王崇伦、罗阳、周恩义、中船重工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楷模,还有各级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近800人,“辽宁好人”900多人。其中,最为杰出的典型代表是“当代雷锋”郭明义。

  做好事40多年如一日的郭明义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2010年以来,“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成为学雷锋活动的新载体,由郭明义发起组建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在全国有分队1000多支,成员200多万人。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到勇拦惊马救下6名儿童而壮烈牺牲的“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再到十余年如一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新冠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再到北京冬奥期间近2万名赛会志愿者、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

  雷锋,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中华美德的精神标识、人民群众的道德楷模、无数志愿者的共同称号、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美国人雷夫·罗杰斯刚来中国的时候,从一位出租车司机口中意外得知,他名字的发音竟然和一位感动亿万中国人的英雄——“雷锋”相似。后来,他把自己的中文名字改成“雷锋”。

  多年来,雷夫·罗杰斯身体力行践行雷锋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主动捐款,经常到大连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资助锦州的孤儿学习芭蕾舞……他也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洋雷锋”。

  在神州大地上,与雷夫·罗杰斯一样的“洋雷锋”还有很多,尤其突出的是活跃在校园里的留学生志愿者群体。

  ——辽宁大学雷锋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发起了包括扶贫攻坚、高知助学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其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阿姆贾德活跃在迎新、支教、防疫检查等校园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并在2021年荣获辽大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

  ——在浙江杭州西湖边提供志愿服务,是国庆假期里津巴布韦小伙儿米莱最乐意做的事。他创立的国际公益服务平台“留下带路—APL”已吸引了近百个国家的志愿者;

  ——华中师范大学的尼日利亚籍留学生阿达姆组织成立的“洋雷锋”志愿服务队,10年来在湖北武汉的社区、学校、地铁、医院等提供志愿服务近1000次,他本人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

  “雷锋精神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高贵的品质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看到许多中国年轻人一直在践行雷锋精神。” 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说。

  易思至今珍藏着一张让他倍感自豪的荣誉证书,证书上印有雷锋头像,上面写着:“雷锋精神 宏扬四海”,颁发时间是1999年3月30日。它是共青团抚顺市委员会和青年联合会为表彰易思对中国农村贫困妇女和儿童等群体的长期支持和帮助,给予他的荣誉。在易思看来,雷锋精神是跨越国界的,他希望通过自己获得这份荣誉的经历,让更多西方朋友了解“中国人的内心力量”。

  做新时代“螺丝钉”

  时代各有不同,精神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是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扫盲队,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开拓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雷锋”是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拼搏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雷锋”是白衣执甲的背影、脱贫攻坚的剪影、创新创业的缩影,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奋斗者。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雷锋在日记中写道。

  雷锋生前做过多份工作,无论是在农村、工厂和部队,无论是当通讯员、拖拉机手和班长,他都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如今,这种“螺丝钉精神”和“钉子精神”,在大江南北处处开花。无数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

  在沈阳儿童活动中心,钢琴教师罗扬将自己所学发挥到极致,利用休息时间创办公益音乐“爱心班”,每周固定为来自贫困家庭的自闭症、脑瘫和小儿唐氏综合征患儿进行免费音乐康复课程训练。10多年来,罗扬累计奉献8000多个小时,帮扶近百名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10余名自闭症儿童达到钢琴社会十级水平,语言情感均得到进步发展。

  在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战斗过的地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方文墨和队友们接续擎起航空报国的旗帜。方文墨19岁从技校毕业后分配到沈飞工作,立志“做全国最好的钳工”。他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工作室苦练技术,一年换了200多把锉刀。经过10年不懈努力,方文墨不仅夺得了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冠军,还创造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精度——“文墨精度”。如今,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带领“文墨班”班组攻关课题150余项、协调工艺问题40余个,破解了一批航空产品高精度加工难题。

  拧60万颗螺丝零失误、靠一个扳手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全国劳动模范管延安;仅凭溶液颜色就能准确判断99.99%产品纯度的铂族金属精炼师潘从明;修理保障636台军用航空发动机、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的“巾帼工匠”孙红梅;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的00后小伙马宏达……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在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心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不断演绎着,雷锋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没有哪一种精神比长存于人们的行为中更永恒。今天,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更为广阔的新征程上,不断涌现的“雷锋”,正激荡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