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1月12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音乐断想

李 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1月12日   第 07 版)

  今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建团525周年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首次有女团员登台演出,用美妙的童声为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快乐的勇气法兰西波尔卡》配唱。由此引发我关于音乐的感悟和断想。

  前几年网上流行一首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一听就被强烈地吸引了,曲首的弹拨乐一下子就把你带到了西域,大漠驼铃的画面出现在脑中,那悠扬、绵长、深情、婉转的旋律,那高亢、亮丽的呼喊,把一个牧羊人得到爱情而又失去的伤感、内心的焦灼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在新疆工作过,见过大漠,去过那拉提,一听非常亲切,马上产生共鸣。

  自然地理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音乐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东北男女二人转,吴侬软语唱评弹,西北老陕吼秦腔,铿锵豫剧花木兰……在少数民族歌曲中,蒙古族长调的低沉悠扬让人仿佛看见辽阔的草原,藏族放歌的高亢明亮犹如眼前晴空雪山,维吾尔族快节奏欢歌带给你果蔬丰收的喜悦……

  对自然的赞美、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爱情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颂扬、对内心世界的抒发,都是各种音乐形式的主题主调。这就是情乐交融,用音乐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当我听到某首歌曲或音乐时,可能会想到过往的经历,或产生某种联想;反之回忆某段往事,一个熟悉的旋律立刻回响在脑海里。音乐与你的生活总是缠绕在一起。

  听郭兰英首唱的《我的祖国》,柔美、深情、嘹亮,每次听到,自豪感油然而生。今天经常在快闪中听到这首歌,更觉震撼。

  那年暑假与几个中学同学骑自行车到长春郊区的净月潭郊游,大家带上食品,背上吉他,我还带着一个小型学外语用的索尼录音机和几盘磁带。在草地野餐时,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还不曾恋爱的我被歌曲深深打动,一下子触到了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听到这首歌,蓝天、白云、绿树、鲜花、笑脸又浮现在眼前,仿佛回到充满浪漫气息的青春时代。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调到北京工作后,每年都要回老家过春节。只要听到萨克斯曲《回家》,脑海里就是节前备年货的忙碌和在火车上旅行的情景。有一次节后返京,火车一启动,音乐响起,记不住是什么曲子,说不出的一种伤感,眼泪就出来了。

  1983年底,刚参加工作不久,到北大物理系进修。北大课余时间的各种讲座非常活跃,有一次,指挥家郑小瑛来做歌剧《卡门》的讲座。郑小瑛带个录音机来,普及歌剧知识,讲如何欣赏歌剧《卡门》,边放边讲,还不时指挥,听得真是过瘾。此后《卡门序曲》就成了我常听的乐曲。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各种形式的音乐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请进来,走出去,使不同类型的演奏家、歌唱家,通过国际比赛和巡回演出跻身国际顶尖艺术家行列。国内的青歌赛等众多的比赛、选秀节目推出了一批批新人,也带出了许多优秀作品。从欣赏手段看,从过去现场看节目,到听录音磁带、听CD光碟,到从电脑下载数字音乐,再到今天听什么都能在手机上找到,为我们欣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流派的歌曲和音乐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卡拉OK的出现丰富了大众娱乐方式,给那些不会唱、不敢唱的人提供了参与表现的舞台,为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就是通过卡拉OK学会了许多歌,也敢唱了。

  真正的音乐还是要到现场听。2018年我去美国探亲,听了一场休斯敦交响乐团演出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真是震撼,与在家里听光碟完全不是一回事。灯光渐暗,音乐响起,“乓……”那四声有力音符,意指命运在敲门。乐曲有舒缓、有激昂,置身波澜起伏的旋律中,好像在黑暗中的大海,驾驭飘忽不定的小船,与风浪搏斗,与命运抗争,直到旭日东升,霞光万丈,战胜命运的航船驶向远方。

  2019年国家大剧院举办“美杰三重奏”音乐会,我有幸近距离欣赏了由小提琴家吕思清、大提琴家秦立巍、钢琴家孙颖迪组成的“美杰三重奏”,只有在现场,你才能切身感受艺术家的演奏激情,真正领略艺术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生活中有歌声和音乐陪伴,还能寂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