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来自宁波的生态红茶带到COP15会场
当地时间12月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COP15-2)“中国角·浙江日”活动现场,一排排红彤彤的小罐红茶,吸引了许多参会代表的目光。
此次大会恰逢“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参会的中国代表带来小罐红茶作为伴手礼,中国红的罐身包装上写着“联合国COP15官方收录 海曙龙观”字样。
虞挺是参会的中国代表之一,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党委书记。他和同伴精心准备了这些伴手礼。“我数了数,200罐,一罐都不少……”到达会场时,虞挺和家乡的人们连线,描述大会气氛和感受。这些今年4月采摘的红茶伴手礼是龙观乡的土特产,获得过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一小罐茶叶背后可以讲述许多故事,它从种植、采摘、加工到运输全过程都实现了减碳,是家乡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成果。”虞挺说。
看到代表们拿着产自家乡的伴手礼,虞挺说他很自豪。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重大的全球会议,虞挺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要借此次机会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乡镇故事”,向全世界传递来自中国基层生态保护的声音,同时关注世界各国的相关经验和办法。
分享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的办法和建议
COP15大会期间,中国在会场建立了“中国角”,其中“中国角·浙江日”活动,举办了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题的湖州边会,开展了成果发布、故事讲述、“共建绿色亚运保护生物多样性”现场连线等。活动邀请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参会代表、国际机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前来参观互动。
前往参会的中国浙江省代表团中不仅有生态环境领域的专业人员,还有来自乡镇基层和绿色浙江环保组织、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等各界代表。他们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故事,积极参与“浙江日”、中国-魁北克合作论坛、第七届全球城市和地方政府生物多样性峰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除了小罐红茶,虞挺的蒙特利尔之行还带了另一件更“大”的“宝贝”——刚刚完成的中英文版《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份成果由浙江宁波海曙区政府主导制订,凝聚了当地多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由于龙观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为《指南》提供了大量实例和经验,所以作为特别挑选的乡镇代表,虞挺就成为《指南》在大会现场的发布人。
在大会期间,向世界各国代表发布、介绍这份《指南》,是“浙江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将生物多样性内容纳入乡镇规划?来自中国乡村实践的这份《指南》提出了坚持系统性、友好性、经济性、包容性4项基本原则。《指南》就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落在实处的关键节点,提出了组建规划团队、评估资源需求、发展伙伴关系、收集生态信息等8个实施步骤,涵盖了生态型产业、亲自然生活、原真性生活、包容性治理4个方面规划内容。
为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实践路径
在制订过程中,《指南》参考了龙观乡在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中的经验。“‘生态保护高于一切’已经成为龙观的‘乡策’。”虞挺说。宁波市海曙区有中心城区、郊区、山区等多重空间形态,是当地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2021年底,海曙区在龙观乡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探索将生物多样性融入乡村治理和生产、生活全过程。这需要在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村规民约中可持续地为生物多样性“让路”,还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当地希望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加盟、社区参与”的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路径。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指导下,龙观近年来探索了许多新方法,花费了更多的精力重新考虑盘山公路的规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林地的破坏:赶在公路施工前,将上百株珍稀植物移至宁波植物园;修建栈道和观景平台时,减少对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为珍稀物种打造“专属地”,建了20多处“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安装了300多个人工鸟巢和“昆虫旅馆”……
占地73平方公里的龙观乡,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85%,拥有25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
“从全球化发展来看,乡镇是生物多样性建设的重要单元。”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虞伟是《指南》的具体制订者之一。他表示,《指南》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要体现生态友好,通过标准的实施应用,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它的最大亮点就是为生物多样性内容融入乡镇各类规划提供规范指南,这是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的关键问题,对全球各地乡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发布现场,虞挺用了几分钟时间,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引入稻鱼共生、稻蛙共生等生态种养殖模式”“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护周边原有自然植被,保留延续村落与自然环境相依托的空间特色,保持乡村景观的原真性和层次性”“采取迁地保护或就地保护等措施来减少物种灭绝风险、建立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共治的包容性治理模式”,赢得了参会代表的点赞。
既有“COP15伴手礼”,也有“低碳标签”和“阳光梦想”
虞挺带到COP15会场的小罐红茶,产自龙观乡四明山的上千亩茶场。茶场的主人名叫杨晋良。从绿茶到红茶再到白茶,这里一年四季茶香不断。
杨晋良说:“我们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当然也是保护生态的实践者。”这两年,杨晋良参与了许多与“茶”有关的重要工作。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他和茶农们为茶叶生产的全产业链落实减碳目标,现在,他们生产的茶叶从生产、加工、运输、消费到废气处理的碳排放大数据,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测。杨晋良也参与到制订国内茶叶碳标签标准的工作中。“未来,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标签,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大大增强人们选择低碳农副产品的意识。”杨晋良这样认为。
今年,杨晋良又投入数十万元资金,在茶场旁修建了昆虫生态观测站和“芳愈百草园”两个生物多样性观测体验点,吸引了不少前来“打卡”的孩子。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中华大刀螳、白条绿花金龟、玉簪、大花醉鱼草、小兔子狼尾草等数百种动物和植物,增长了学识,体会到乐趣。
龙观乡李岙村距离杨晋良的茶场只有几公里路程。那里的村民有一个实现绿色发展的“阳光梦想”。
龙观曾面对中国乡镇通常遭遇的“烦恼”:低小散的村办企业和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从10年前开始,龙观全方位提升环境质量。搬迁关停转产落后产能。“这10年,我们基本没有出让过工业用地,未来也不会有。”龙观乡副乡长史恒峰说,“因为这样符合龙观整体发展战略。”
那新路的效果如何?
现在李岙村家家户户屋顶建起光伏电站。成为“光伏小镇”,不仅让每户村民每月享受了50千瓦时免费电,还为村集体增收60多万元。“谁都不会想到,村子里‘沉睡’的屋顶会为大家带来真金白银。”李岙村党支部书记洪国年感慨地说。
李岙村“晒着太阳奔小康”的零碳发展模式,也迅速普及到龙观乡其他4个村子。每年减排总量十分可观,村集体增收超过200万元。
“这可不是终点,我们的‘阳光梦想’很远大。”史恒峰介绍。今年,龙观乡成立了乡村振兴公司,通过整合各村资源,以更低的融资成本促进共同富裕。“按照计划,未来两年内,我们将实现全乡镇10个建制村光伏屋顶全覆盖。”同时,龙观的“零碳”发展模式正在扩容至水电、文旅、农业等领域,预计整体收益将突破620万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可以促进共同富裕
从一片茶叶出发,自然的回馈在龙观乡变得可观、可感。
近年来,龙观乡组建“海曙区它山堰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结对帮扶的茶园面积有上万亩。同时,乡里还引来农业专家开办农业科普培训班,带动茶农提高亩产,辐射面积2000亩。
以茶文化为基础,龙观乡有了更多的体验型农业生态景观。新建的茶主题博物馆和茶过程体验中心,每年可以吸引游客3万人次。
“让青山和金山共赢,让生态和经济共荣,让乡村和百姓共富,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海曙分局局长周宏华说。龙观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赋能乡村振兴,让百姓既得到“绿叶子”,又鼓了“钱袋子”。
近日,当地总投资400多万元的“全产业链中蜂生态平衡保护基地”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这一消息让基地负责人张海红十分高兴。这意味着,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延伸出的新型蜜蜂养殖全产业链有望形成。
从龙观乡中坡山森林公园入口处拾级而上,就能看到张海红的中蜂生态平衡保护基地。从去年6月开始,张海红定期推出蜜蜂主题研学活动,为周边村落引来3万人次的客流量,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伴随着入冬,体验者少了许多,但张海红并没闲着。她的手机来电不断,“你的蜂箱定制好了”“基地项目已经定了,马上招投标了”……
龙观的“四明中蜂”,被称为“中华蜜蜂最好的蜂种之一”。在考察不少地方后,张海红就在山上住下了,发展中蜂产业。
“原来蜂农有自己的土办法,大多都会捣碎蜂巢来取蜜。这样一来蜂群无法存活,也会给蜂农带来损失。”为此,张海红带着技术人员去和村里的蜂农们“现场教学”。蜂农们从张海红那里学来的“子蜜分离”的养殖方法,大大提升了蜂蜜的品质和产量。
“以前一个蜂箱产蜜可能只有10斤,现在可达到15斤。按照100元一斤的价格来算的话,仅仅1个蜂箱就能增收500元。”张海红说。
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张海红和5个村签订了蜂产业合作协议,带动农户发展四明山中蜂养殖,推出了蜂蜜酒、蜂蜜醋等蜂蜜的衍生品。今年3月,这个基地获批成为省级中华蜜蜂繁育场。张海红和蜂农们还带领周边果农们一起开启了一项“甜蜜事业”。通过让蜜蜂为周边行政村500个草莓大棚、30个西瓜大棚授粉,使得农户们都能从中受益。
“近几年,龙观尝试将生物多样性与文旅、农业相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安全,也形成了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虞挺自豪地说。
延伸阅读
当地时间12月7日,“中国角”边会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开幕。
COP15大会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边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举办这一边会,旨在进一步凝聚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共识,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达成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据介绍,中国积极探索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近年来,通过积极发展壮大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国际关系助理副部长斯蒂芬·德波尔、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克·兰博蒂尼等出席并祝贺“中国角” 边会开幕。
持续12天的“中国角”边会将展开26场主题日活动。除系列展览和宣传活动外,云南、广西、浙江、江西、四川、海南、上海和相关企业等将举办主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