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秘境与归途

李郁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08日   第 11 版)

  全国文明村——黄垟乡石坑岭村。
  洪欣熠摄

  江南的山,大多数并不险峻,而是非常舒展,就像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所展示的那样,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已经是大山。穿行群山中,车在山道上忽左忽右,视野也忽开阔忽逼窄,深秋之色随之扑面而来。

  浙江青田黄垟,此行的目的地。青田早因青田石闻名于世,但黄垟为外界知道的却不多。黄垟因另一种矿产在行业内很有名,那就是钼矿。黄垟是我国重要的钼资源生产基地,这里的钼储量虽不是最大,但是品位高(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钼矿可选性好,而且容易开采。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钼被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气和电子技术、医药和农业等领域。位于黄垟的石平川钼矿自1917年起开采,历史悠久。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也盯上了这块“肥肉”,企图占为己有。

  在如今的黄垟石平川抗日护矿遗址公园,有一组11幅大型浮雕绘图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场景:1942年7月,青田沦陷,在石平川开采钼矿的办事机构和矿工撤离了矿区,剩下几百吨已经粉碎的矿石还没有运走。日军得此消息,前来掠夺,并沿路抓来200多名劳工,强迫他们将矿砂装袋挑到码头。当地中共党支部及民兵队随即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自卫武装队,决定予以还击。在武装队的英勇和机智对抗下,日军狼狈逃窜。

  护矿斗争为黄垟增加了革命老区的历史厚度,“钼都”字样的基座之上,是一头展翅翱翔的雄鹰,或许也是黄垟人内心的标志性符号。

  黄垟之名始于宋代,始居者为黄姓,因此得名。它虽是矿区,但和我想象中、或者和我通常见到的矿区大相径庭。印象中的矿区总是充满尘嚣,但这里和青田其他地方的秀丽山水别无二致:植被茂密,天空蔚蓝,溪水清澈,偶尔抵达耳边的鸟鸣更加深了这山的幽静。油茶花此时已开到荼蘼,但因为成片,依然有视觉上的冲击。若在合适的时节到达这里,山花或如锦绣般云蒸霞蔚。

  如果不是铺设在路面的小铁轨提醒着我,真难以相信钼就藏在这山的深处,山的隐秘之地里。垂直200米的深井像是一道魔法之门:从山水的秘境里掏出了珍宝,却又没有对这山体造成伤害。这种采矿的方法,称得上是用心良苦,无疑也是远见卓识。

  “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这是李白隔着时空献给谢灵运的诗句,也把唐诗之路的足迹延伸到了这浙东山水的边缘。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除了公务,还开始了山水诗的写作。在那条蜿蜒的古道上,我们似乎还能窥见太守当年的风采,正是这种洒脱,这种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激发后人追随着谢公屐,把山水和自身统一起来,把视野放于自然之间。

  当年的黄垟,从区划上属于永嘉,“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谢灵运的这些描述,和眼前的景色也可相映照。尽管许多地名已在行政区划调整中被湮没,使先贤的踪迹逐渐模糊,但大部分依然是有迹可循的,比如乌石山是在黄垟,南朝道人陶弘景炼丹便是在此处。

  乌石,会不会就是钼?乌石山正是富矿区。循着这种思路,我似乎能够触摸到山水的秘密,像是打开了一道门:发展和保护是如何共生的?

  我沿着那条古道走了一会,从高处俯瞰山谷间的村落,有着桃花源般的静谧和安宁,像是踏入了一个秘境,也是追随前贤之路的归途。此时,风把一枚黄叶吹到了我的脚下,又被一阵风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