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鲜活影像浇铸革命精神(文艺创作谈)

刘雪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1月28日   第 07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文艺创作创新的源头活水,身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从历史和人民那里汲取灵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近期,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福建省广播电视局指导的革命历史题材网络剧《血战松毛岭》上线播出。《血战松毛岭》聚焦长征开始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福建的最后一战,讲述了年轻的红军战士坚定革命信仰,并为之奋斗献身的青春热血和成长故事。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是什么让一个人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跟着红军走,又是怎样的精神信仰支撑着他们血战到底、视死如归?作为这部剧的导演,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追问。《血战松毛岭》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给出了答案。

  我出身于军人家庭,自己也有7年的军旅经历,对革命英雄的崇敬让我在创作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在剧本创作阶段,我与主创团队在北京组织了和老同志们的座谈,之后去到了故事发生地福建龙岩,寻访当年的亲历者。谈及当年人们为什么愿意追随红军浴血奋战,一位年迈的老人回答道:“红军让我们说话”。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也激励我继续顺着这个思路来挖掘素材,塑造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任何时代下的人们都拥有鲜活的生命和多样的人生。我深刻体会到,想要还原历史,讲好故事,把主旋律的内容做出新意,就不能仅仅是靠翻阅资料,而是要走到人民中间,去倾听和感受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把那个时代下的人性、人心、人情一一呈现出来。

  《血战松毛岭》创新故事视角,聚焦当时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用人物的平凡去呈现时代的伟大。他们之中有被恶霸“逼上梁山”,誓死追随红军的独立团团长余光明;有大地主的私生女、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女军医朱音;有满脑子“铜臭味”却愿意为红军慷慨捐献的商人项万金;有逃离国民党军队,毅然加入红军的旧军官跛佬……每个人物的形象和背景都有着不同的多面性,让人物塑造更加鲜活立体,贴近现实。他们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加入到红军的革命队伍中来,最终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为革命信仰奋斗终身,他们的故事正是伟大建党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如今,不少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获得了亮眼的成绩,这让我更有信心把《血战松毛岭》打造成一部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创作之初,我建立了一个由年轻观众组成的聊天群,经常会把一部分创作出来的剧本给他们看,充分听取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年轻人是非常想要了解红色故事的,只要有好的内容,就一定会有忠实的观众。年轻受众的审美旨趣以及对剧集的期待,是值得创作者用心去尊重的,这种尊重并不是一味迎合,而是要从不同层面全方位提升剧集的可看性,让剧情推进的节奏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观看习惯。要以紧凑的叙事方式、丰富的视听效果,呈现出整个故事的高节奏感,让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革命年代的青春热血,在被人物命运触动的过程中,对历久弥新、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当下的网络剧市场愈发呈现出精品化、主流化的趋势,这反映出广大观众对网络剧品质的要求正在全面提高。新时代下的文艺创作者要尊重历史、讴歌时代、走近人民,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当然,一部好作品不仅要有精彩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更要有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立意主旨,释放现实价值,彰显社会责任。我坚信,创作者只要下足功夫,就能用真诚打动观众,激发出人们心中的那份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而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和红色基因,会让当下的年轻人与历史产生跨越时代的精神共振,在当下和未来奋斗出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新成绩。

  (作者系电视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