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77届联大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联大一委)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去年联大曾通过同名决议。这份决议的核心要义是: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科学技术的权利,倡导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开放、包容、公正的对话,实现和平利用与出口管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份决议是中国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智慧的最新例证。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安全挑战,世界迫切需要新的全球安全治理。在此背景下,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体系共商共建,推动科技红利普惠共享,营造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顺应潮流 彰显大国担当
“该决议的提出和通过是人心所向、时代潮流,展现了中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邹治波对本报记者表示,面对百年变局下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从维护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利益出发,中国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倡导构建平衡、包容、共荣的发展格局,和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大倡议平衡兼顾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是解决当下全球安全治理中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的有效方案。“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正是这两个倡议理念的生动体现。
“出于和平目的利用科学技术并开展国际合作,是国际法赋予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所长陈向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提交的这项决议获得联大一委通过,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彰显了中国致力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的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国际防扩散领域一直存在严重的歧视性行为。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高科技优势和对国际秩序的把控,以防扩散为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科技实施控制和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控制力的下降,西方国家这种做法和歧视性机制越来越不得人心、越来越力不从心。在科技领域,和平利用与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时代潮流和大势所趋。中国推动该决议,就是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推动世界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邹治波说。
“近年来,全球安全治理出现了不少新问题。”陈向阳分析认为,一是各类全球性挑战显著增多、危害显著增大,国际社会对全球安全治理的需求显著增加;二是个别西方大国固守“冷战思维”,片面突出“大国竞争”,极力维护自身霸权,将全球安全治理政治化、工具化,对全球安全治理的投入和供给明显减少,致使全球安全治理供不应求、赤字凸显。
为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做了大量努力。陈向阳说,今年以来,中国在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方面又有新作为:一是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缓解全球安全赤字、摆脱国际安全困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治本之道;二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1月7日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提出完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主张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数据安全国际合作,及时共享网络威胁信息,合作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安全。
直面挑战 必须共同维权
发展中国家是攸关全球安全治理的关键一环,也是脆弱一环。
“发展中国家不受歧视地和平利用科技并开展国际合作的权利正面临严峻挑战,正常获取材料、设备和技术仍面临不合理限制,亟待加强共同维权。”陈向阳表示,挑战的根源在于,个别西方大国出于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目的,无视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科学技术的合法权利,背离维护国际安全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初衷。个别西方大国甚至将科技问题政治化,对和平利用实施过度限制,包括以防扩散、国家安全、人权、价值观等为借口,肆意抹黑、打压其他国家政府和实体。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个别国家错误做法的受害者。”陈向阳指出,个别西方大国频频叫嚣对华“科技脱钩”,通过制定制裁和限制清单、修订出口管制规则等方式,企图掐断中国获取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产品和设备的渠道。个别西方大国还对其他国家施加政治压力,极力干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常贸易往来和科技合作,阻挠有关国家企业对华出口高科技物项。
“中国坚定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科学技术的权利,对全球安全治理格局意义重大。”邹治波认为,该决议有两个攸关——
其一,攸关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发展。西方国家以防扩散为名构建和强化的一些集团性、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如“核供应集团”“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和《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协定》等,构成对其他国家的严重歧视及对国际合作的重大障碍,成为影响当前国际秩序公正性和合理性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提出“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就是要推动消除这种不公平和歧视性行为,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其二,攸关国际防扩散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防扩散领域,国际社会一直秉持平衡防扩散与和平利用的理念。例如,作为防扩散基石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一方面坚持以不扩散核武器为本,另一方面强调不能剥夺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这两者不可偏废,须平衡处理。但在实际行动中,西方国家过分强调防扩散而忽视和平利用,甚至以防扩散为借口,过分限制其他国家和平利用科技发展经济。这种做法反而会危及防扩散本身。中国提出“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就是要推进防扩散与和平利用协同进行,推动国际防扩散事业可持续发展。
团结合作 造福世界和平
近年来,随着美国拉帮结派挑起大国对抗和地缘危机,全球安全治理局面不容乐观。邹治波认为,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国冲突风险大增。近年来,美国全面升级对中国的战略打压,在涉台、涉疆、涉港和南海等问题上频频挑战中国底线,使中美冲突的风险越来越高。在挑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强力支持乌克兰,深度介入与俄冲突。大国冲突风险上升,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也是全球安全治理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二是全球治理进展受阻。美国持续推动的大国对抗破坏了大国合作,致使全球安全治理难有成效。例如,近年来国际社会推动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今年8月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十次审议大会,最终成果文件也因大国分歧而未获通过,失去了推动防扩散的一次重要机会。
三是全球安全治理体制走向集团化、碎片化。近年来,美国构筑“小院高墙”、推动阵营对抗,强化和构建包括北约、G7、“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等政治安全组织,企图以集团组织替代国际组织,以“小圈子”规则替代多边规则,加剧了多边国际安全治理体系的分裂倾向。在美国胁迫外交的压力下,广大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意识上升,积极要求加入自主的政治安全组织机制。
陈向阳表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国际社会应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安全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加大投入、加深互信,共渡难关、互利共赢。”
“当前,在安全治理领域,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邹治波认为,大国的理念、政策和行为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是理念的聚合与共识的凝聚。全球化发展和气候变化趋势,给人类未来带来越来越多的变数和越来越大的挑战,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安全与发展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尤其是大国应放弃对抗和分裂,积极凝聚共识,共同为人类的前途命运寻求光明的未来;其次是调整政策并加强合作,从顶层设计层面推进大国合作。大国之间应积极建立多层面的协商机制,对世界性事务和大国关切等重大问题进行定期沟通,增进相互理解,有效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改革;第三是除了联合国框架下的安全体制外,各国还应探索建立开放、包容、合作的多边安全治理体制和机制。
“未来,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力量。”陈向阳指出,一方面,中国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等理念继续融入国家安全治理实践;另一方面,中国将坚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全球安全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