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非航天合作造福非洲大陆(专家解读)

■ 受访专家:中国非洲研究院经济研究室主任 杨宝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19日   第 10 版)

  2021年9月10日,技术人员在乌干达中部瓦基索区的布韦伦加村安装调试数字电视设备。设备由中国通过“万村通”项目援助。该项目旨在为非洲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
  新华社记者 张改萍摄

  尼日利亚蓝图报业公司网站近日报道称,尼日利亚及其他非洲国家正在航天科技领域与中国合作。空间活动是多方面的,涵盖诸如交通系统、基础设施、通信、卫星导航系统和行星探测等不同领域。尼日利亚将从中国的空间科学技术中获益匪浅。

  该报道还指出,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建设一个空间科学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探索新的教育交流模式,丰富知识。中国国家航天局还在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举办在线培训课程。尼日利亚的年轻人也可以从与中国的交流项目中受益。

  尼日利亚《领导者报》网站日前报道,多年来,自力更生一直是中国航天计划的特点,这令人钦佩。航天合作开辟了中非合作的新领域,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进步正激励着尼日利亚年轻人。

  

  非洲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航天合作成为推进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向和亮点领域。中非通过卫星整星进出口、共建航天基础设施、共享卫星资源、联合研发卫星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航天科技在促进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惠及非洲人民生产生活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非航天合作造福非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进非洲人民福祉。航天及卫星技术能在气候监测、育种、防灾减灾、通讯等方向显著提升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能力,是帮助非洲应对普遍面临的极端气候、粮食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重大发展困境的有效手段。中非航天合作聚焦民生领域,《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强调,双方将加强航天技术领域合作,推动非洲航天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以航天产业服务社会发展,提高民生质量。近两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非洲医疗、教育等领域带来的冲击,中方提供卫星数字技术支持,为非洲国家防疫知识普及、教学活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非洲科技水平。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长期以来,中国无私向非洲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高新技术,致力于推动非洲普惠式发展。在航天领域,中国多次帮助非洲国家发射、建造卫星。近年来,中非航天合作正向卫星研发与生产等领域拓展,有力提升了非洲国家航天事业自主发展能力,彰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生命力。《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指出,中非在广泛科技领域深化创新合作,共同推动高水平合作研究、技术转移转化及创新创业合作,助力非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明确中非将拓展在卫星互联网、航空航天、卫星遥感应用等多领域合作。

  ——培育非洲本土人才。人才和基础设施是长期制约非洲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高度重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非方科研人员在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控制等方面提供高质量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非洲本土航天人才,为非洲航天技术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2014年以来,中方先后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信与卫星导航、小卫星技术等方向,利用全额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了来自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多哥、喀麦隆、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苏丹等8个国家的研究生。此外,中方还同非洲多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航天领域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活动。

  ——增强非洲发展动能。数字经济时代,以航天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依托,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是突破传统产业瓶颈、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中非航天合作,有利于驱动非洲经济加速转型,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有利于非洲弥合“数字鸿沟”,吸引更多外资,走上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新路。近年来,中国与一些非洲国家在航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蓬勃开展,为这些国家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极大助力,对其他非洲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和示范效应。

  展望未来,中非航天合作潜力巨大,将广泛惠及非洲人民,成为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精彩注脚。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