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地区是指黄河上游河谷地带、湟水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史称“三河间”。这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润、植被繁茂,农耕与游牧在这里交织。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以中原文明为主脉,不断吸收融合游牧文明、西域文明,形成了包容并举、多元一体的河湟文化。
河湟文化博物馆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今年3月31日开馆试运行,向公众全面展现河湟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馆内展示文物近1180件(套),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瓷器、金器、纺织品等17大类,其中4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走进博物馆序厅,中央立体沙盘展现了河湟地域范围和自然环境,左右两侧展墙陈列着374件彩陶,凸显河湟文化的厚重与绚丽。
馆内设有“河湟文明·源同九州”“河湟古道·交融天下”“河湟家园·和美向荣”“河湟筑梦·创建辉煌”四大主题展厅,还设置了趣味考古、陶艺泥塑、皮影剪纸、服饰体验、文博书吧、文创商店等空间。“博物馆打造了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并有特色非遗展演,让观众贴近感受河湟地区的多彩艺术。”青海省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王宝业介绍。
来自海东市乐都区西来寺的水陆道场绢画是河湟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水陆画是中国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的重要用品,集佛家、儒家、道家文化内容于一体。这批水陆画创作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一直保存在西来寺内,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曾对其进行装裱,并加绘4幅清代作品。这24幅水陆画内容丰富,色彩绚丽,人物刻画栩栩如生,1996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形态多样、图案缤纷的彩陶文物是河湟文化博物馆的一大亮点。“青海彩陶文化举世闻名,位于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的柳湾遗址有‘彩陶王国’的美誉。”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项目规划科科长何沁冰介绍,柳湾遗址出土彩陶近2万件,包括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4种文化类型,全面反映了青海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彩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彩陶造型之多样、构图之精美、风格之独特令人惊叹。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人头像彩陶壶造型别致,斜口,歪颈,鼓腹,平底,有对称双耳。颈上塑人头,面部五官、七窍、下颌、枕脊等刻画清晰,耳后划纹两道,中空,可当流用。壶腹部饰有螺旋纹间人字纹,腹下饰垂帐纹。据介绍,壶腹的5个螺旋纹代表人的手指指纹,体现了河湟先民对自身双手的崇拜,有意思的是,在现代指纹库中发现了相似的指纹。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葫芦形网格纹彩陶壶线条优美,卷唇,直颈,壶腹圆鼓,腹部对称双耳。器表施黑红两彩,颈部有平行条纹,腹部有葫芦形网格纹,格纹总体呈对称样式,看上去雅致、美观,体现了高超的制陶水平。
馆内还展示了数量众多的齐家文化玉器,有玉斧、玉璧、玉刀、玉琮等,造型简朴,用途广泛,包括手工工具、装饰品、礼仪用品等。
“海东作为河湟文化的腹地,自古是节制西域、怀柔蒙藏、拱卫三秦的战略要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王宝业说,河湟文化博物馆是海东市精心打造的文化工程,对于保护传承河湟地区文化遗产,讲好海东故事、河湟故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