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之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奋力谱写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新篇章(新实践 新思考)

刘 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01日   第 10 版)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每年流出600亿立方米源头活水滋润着华夏大地,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为青海擘画了生态保护的宏伟蓝图。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重大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举全省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定不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在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方面探索积累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亮点,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我们牢记嘱托,深化国家公园建设规律性认识,整合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各类保护地,优化范围和功能分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注销退出全部矿业权,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建成生态大数据中心和覆盖三江源地区重点生态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立权责明确、严格执法、监管有效的三级联动执法机制。经过不懈努力,可可西里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地区生态功能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我们勇担责任,从完善体制机制着手,在实践中加强制度创新,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印发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配套出台14个管理办法,颁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创新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1.72万名牧民放下牧鞭、持证上岗,人均年增收2.16万元,在园区内外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公益培训,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特许经营,让当地群众从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守护者,民众积极参与保护、共享建设成果。广大牧民发自内心地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青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信青海的明天更加美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三江源地区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面向未来,我们将持之以恒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围绕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深化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通过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工作举措,努力把三江源建设成为国家所有、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国家公园典范,奋力谱写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新篇章,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青海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