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24日   第 07 版)

  ▶无论讲述什么时代的故事,都是为当下的观众、当下的时代而创作的。因此,如何吸引今天的观众走进剧场,看得进去、看得懂,是创作的关键。舞剧创作不是考古和文献的再现,而是要赋予文物新的表达形式,并通过现代舞蹈语言呈现出来,使舞剧贴近当下审美特点与价值观念。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舞剧《五星出东方》总编导王舸谈舞剧创作

  ▶中国是考古大国和文物大国,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唯有将这些宝贵的遗产解读好、传播好,才能让公众在古今互通的共同情感中,深入思考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善用传播载体是重要一环。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加深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活公众旺盛的文化需求,既是文明赓续传承的有效方式,也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具体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重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更好感受自然之美,尊重生命之美和艺术之美,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感。重视美育,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共识。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传统美育资源,拓宽美育路径,让青少年在展览中徜徉于美的享受,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愿景得以更好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兴国谈青少年美育教育

  ▶要办好文化艺术类展览,策展是重中之重。再好的食材如果只是无序地杂烩在一起,也不会有美感,更别提营养了。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用好展览资源、讲好展览故事,让更多观众走进展厅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回味,展览才算得上高质量。此外,高质量展览还要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加强创意,通过数字科技、云媒体或流动展览等形式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观众从中受益。

  ——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杨海波谈如何办好文化艺术类展览

  ▶近年来,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网络剧涌现了不少现实题材爆款。这些口碑之作更加年轻、更具个性化,在内容上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形式上创新表现手法,满足了不同用户的观赏需求。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是劲风也是清流,正在改变着网络剧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走向。网络剧“短平快”的特质天然地适于对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肥沃土壤也为网络剧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无论是展现生活的广度、发掘问题的力度、还是折射人心的温度,在澎湃前行的时代浪潮中,网络剧的现实主义创作空间会不断拓展、愈加精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金霄谈现实题材网络剧创作

  ▶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是信息管理,从信息的挖掘、存储到信息的处理和再利用,几乎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而这些维度正是数字化的天然优势。在过去几十年里,数字技术每一步发展,都迅速反映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从数字化到数智化,重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面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扩大了记录范围、提升了记录能力,通过立体式搜寻和场景式留存,形成血肉饱满的系统档案。进而借助智能化、智慧化手段,在读者、观众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在共创共享的审美体验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孙若风谈文化遗产保护

  (黄敬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