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探访延村

董利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18日   第 11 版)

  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年代最为久远的考古遗址,就是出土了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头盖骨化石的延村洞。

  延村洞,原本是桐庐县分水镇盛村延村自然村一个普通的山洞。2000年5月,当时的延村人为发展旅游业,在开发延村洞时,发现了大批动物骨骼、牙齿化石和一块人类头盖骨化石。经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延村洞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年代为晚更新世,是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这一考古发现,在当年引起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对出土化石的年份再次进行了权威鉴定,还对这一考古发现的重大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界定:延村洞古人类头盖骨化石的出土,是浙江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古人类考古发现。填补了浙江人类历史从5万年前的“建德人”到7千年前“河姆渡人”之间的历史空白,对研究浙江的人类发展乃至我国人类发展与演化有重要意义。

  夏至时节,我在两位文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分水,奔赴延村。车子沿天目溪溯流而上。入保安源,四周都是绵延的山峦,主干道沥青路平坦宽阔,两旁不时相遇一座座村庄及崭新的民房。然而一万年前,这里该是多么原始和荒凉。这样想着,车子左拐进入一个山坳,一直往里,是一个小村庄,这就是延村。穿过村子,水泥路变成一条土泥路,又绕过一座小水库,车子在一块空地停下。下车,步行,再往山里,不久便到达目的地。

  泥路旁是一条小水沟,沟旁即山脚,岩石间有一大一小两个溶洞。大洞上方张挂着“延村洞古人类遗址”白底红字标识。我迫不及待跳下路坎,扶着洞口的树木毛竹围栏向洞中张望。只见洞里积着一潭淡绿色的清水,几尾石斑鱼在悠闲游弋。向里望去,洞穴不大也不深。当年,延村曾流传一个说法,村里有一只狗从这里进入,久不见回,后来说是从山背面的一个洞口走出。神秘的传说激发起村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于是大家决定开发山洞,希望能发现一个如同瑶琳仙境般神奇的溶洞。然而事与愿违,山洞并不深邃,更无奇景,却出乎意料地发掘出动物骨骼、牙齿化石和人类头盖骨化石。动物种类包括水牛、黑熊、猪、赤麂等,其中还有在晚更新世就已经灭绝的中国犀。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考察中,还在溶洞里发现有木炭层。

  这个平常无奇的山洞,让我的思绪穿越到遥远的洪荒时代。我猜想,当年,在此穴居的先人应该三五成群,甚至更多。他们白天外出采摘野果,狩猎野兽;夜晚在洞中用火烤食兽肉。兽骨兽齿或许在食剩后就地掩埋。在延村洞中埋葬的先人和掩埋的兽骨,料想一定还有不少,然而,大部分残骸遗骨在漫长岁月的流逝中都已化为尘土,烟消云散。经历时光的磨砺,极小部分兽骨、兽齿和唯一一位先人的头盖骨,竟然变成了化石,有幸保存至今。

  洞口的泥石已堆积成堤坎,溪水潺潺,爬回泥路上,路面几乎已经与洞口中部齐平。环顾四周,山势并不高峻,山形也柔和舒缓。山坳之间,在万年沧海桑田之中,地势应该抬高了许多。但幸好没有掩埋整个洞口,也幸好万年来这一带没有发生过地震。否则,这些化石遗物,也不会重见天日了。

  延村洞遗址的发现,让这个400多人的山区小村名声渐大。延村人开始打造考古特色文化村,着重弘扬“三古文化”,即古人类、古树、古道。

  返回村中时,我想下车去村里走走,一位中年妇女很热情地带我们来到她家。这是一幢四层楼房,一看便知是新造不久的。墙上挂着“三古榧王居”招牌,原来是一家民宿。女主人十分好客,从冰箱里拿出一根黄瓜给我解暑。言谈中她告诉我,民宿刚开业半年就尝到了甜头,此后便遭遇疫情的影响。但女主人还是十分乐观,很开心地告知今天就有一批客人要来入住,是一个疗养团队。

  我问她为何叫榧王居。喏!我家旁边就有一棵千年榧王。说着,她热情地带我去看榧王。这是一棵树杆粗壮、高大挺拔的香榧,是名副其实的古树,雄踞于山脚下。旁边就是一条古道的起点。女主人手指远处告诉我,她小时候村里沿山脚一排有七八棵古树,现在只剩两棵香榧了。尽管让人遗憾,但从这棵千年榧王看来,延村自古以来的确是个宜居的好地方。

  人类的起源、进化和发展,总是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那些自然环境好的地方,也总是格外受到青睐。从洪荒之时开始,延村一带就是这样的地方,延村“三古”就是明证。这也说明,分水江富春江流域,从古至今都为人类生生不息创造了良好条件。

  数万年来,在18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延村洞开始,一代又一代桐庐人,延绵不断地开创桐庐的文明史,书写桐庐历史的一页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