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浮沙圩遐想(行天下)

徐 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15日   第 12 版)

  浮沙圩湿地公园南侧临江观景台。

  浮沙圩湿地公园。

  市民在浮沙圩湿地公园练瑜伽。

  南有薛家洼,北有浮沙圩。浮沙圩位于安徽省和县皖江的北岸,原为沙洲,名大黄洲,后因倒江,洲与江堤渐渐连成一体,洲上人口全部迁出,现已整体改造为湿地公园。浮沙圩湿地公园内道路纵横,穿行其中,草木葱茏,处处风景。来到这里的人都禁不住地赞叹:风景这边独好!

  湿地如画

  凌晨4点,我骑着电动车,沿着长江大堤骑行,到达浮沙圩湿地公园。

  5时8分,太阳一点一点升起,最终彩霞满天。我看见水边青草摇曳,我看见波浪翻卷,我看见江豚隐现,我看见江鸥展翅。这一份美好,用一万个形容词也无法精准描述。这幅美景,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

  在我欣赏日出之时,来了很多朋友。有的背着相机,手拿三脚架;有的衣袂飘飘,手拿粉红扇子。有的开始拍摄,有的开始翩翩起舞。

  浮沙圩湿地公园占地约1680亩,园内有2万平方米花海,连片的池杉林、紫薇林,还有35亩绿色草坪,一步一景,串珠成链,游人纷至沓来。

  我走向曲径深处,一条“长江造福人民,人民保护长江”的标语横在眼前。过去23公里的长江岸线和县段分布着20多家码头、沙场和一些船厂,尤其是浮沙圩一带,“脏乱差”成了它的代名词。几年前,和县政府决定对这些码头、沙场进行整治拆除。去年,当地首个专门为长江大保护编制的规划正式出炉,全力打造长江北岸绿色景观带。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尽可能地保持水面芦苇、长江湿地、大树种等的原生态,打造湿地生态、乌桕大道、水田、滨江景观区,给市民提供一个既可以观瞻,也可以进行生态科普和文化体验的场所。

  如今,一江碧水,波光粼粼,草长莺飞,郁郁葱葱,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水雉等多次现身江面!我知道,这是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初见成效。

  时光如流

  1200年前,和州诗人张籍《寄和州刘使君》中就曾提到浮沙圩,由此看来,浮沙圩至唐代就已出现,也许出现更早。

  杨基《沙河州中》曰:“草际风初泛,兰心雪未消。鹭明欺白发,鸥快避轻桡。”又有《沙河听雨》曰:“恶雨乖风听未休,暗愁悲续断鸿秋。却将湖海三年梦,并作沙河一夜愁。”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今天,我更关注的是圩里圩外的村庄、树木、田地和农作物,最看重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忧伤着他们的忧伤。

  太阳跃上半空,光芒如同万条彩带,我仿佛听到阳光丝丝的声响。走进无边的田野,坐在窄窄的田埂上,自有一种亲切感,放松感。正像纪伯伦所说,“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与大自然交流后的直接感受是,当我从田地里起身,再走上河堤后,碰到的农人,我看他们的眼神变得更加柔和。一位放牛的老者甚至接了我的一支烟,轻松地点上了。

  植物如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浮沙圩湿地公园就是一座植物公园。此刻,我流连于马鞭草的紫色花田,徜徉于乌桕大道,边走边欣赏路旁金灿灿的硫华菊、红彤彤的百日草、雍容华贵的紫叶李以及水杉、垂柳等,心都醉了。

  张籍热爱植物,把植物当作美好的伴侣,我每次读张籍的诗,都能闻到花香,沁人心脾。

  张籍诗中,有的植物出现多次:竹、柳、松、藤、菖蒲。此外,还有莎草、荷花、禾黍、茶、芍药、蕙兰……

  日前,读到《和县标准地名录》(2021年11月出版),我发现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村庄(居民点)名称中,很多以植物命名。社区和村委会名称有:白果村、枣林村、菱湖村、兰花桥……村庄名称有:竹园、竹科乔、三松、松棵、桂花陈、桂花庄、枣林王、枣林岗、杨梅、梅王、桃园、桃坞、三柳、芦席巷、槐树凹、枇杷黄、刺芬……

  在浮沙圩,水杉、紫薇、香樟、夹竹桃、荷兰菊、野茅草……一簇簇,一丛丛,我与它们拍照,与它们私语,感觉都是老朋友,如此亲切。

  和县美景多多,再看也看不够。每到一处,都能与张籍诗歌中的植物邂逅。比如陈桥洲,良种培育基地。风吹麦浪,雨润菜花,阳光照着意杨叶上的露水,如数也数不清的翡翠。比如林海生态园,占地面积1万亩左右,有盆景园、百竹园、农耕园、苗木园、花卉园、水果园等,可览、可游、可居。

  前不久,我冒着炎炎烈日,到凤台村百户自然村和新庄自然村采风。在百户自然村,沿着曲折蜿蜒的木栈道,循着溪流溯源而上,倾听泉水叮咚,呼吸草木气息。在新庄自然村,沿着环形村道漫步,饱览山水田园袅袅炊烟。

  乌江镇石跋河大闸边,也就是浮沙圩这里,滩涂平整,天蓝水净岸绿。马鞭草、格桑花、金鸡菊、黄花菜,把浮沙圩湿地公园打扮得五彩缤纷,分外妖娆。我用指头在沙上写下两行字:“爱你一草一木,爱你碧水蓝天!”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青山绿水,不但提升了和县的生态颜值,也让群众在碧水青山中找到致富的金钥匙。如果张籍再世,又会写出多少“植物诗歌”。

  (本文图片均由庞雅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