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古韵新声》七夕节目

书写悠远的节日礼赞

王 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10日   第 07 版)

  《古韵新声》七夕节目男子群舞《魁星点斗》
  出品方供图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在当晚播出了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七夕节目,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形式,集中呈现了几十件以七夕节俗为题材的珍贵文物,并邀请专家学者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与深刻内涵,以精彩的文艺表演活化文物中的情感投射和意境点染。三者叠加产生了“1+1+1>3”的艺术效果,小小的演播室变成了跨越千年七夕故事的历史大舞台。

  以七夕节俗为题材的文物有哪些?《古韵新声》七夕节目精选了几十件文物,如陕西靖边渠树壕汉墓中出土的天文星象图,是中国首次发现大量包含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天文图,其中有牛郎织女的形象;东汉陶座青铜摇钱树中,塑造了牛郎织女带着孩子的形象;清代画家姚文瀚笔下的七夕图轴、同治粉彩描金喜上眉梢纹盘以及许多布帛、古籍、青铜和彩瓷上,千百年来的七夕浪漫情怀代代相传。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河南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解读古籍、赏析文物,展示了古人如何以科学的天文观察和浪漫的艺术想象,在天地之间书写悠远的节日礼赞。

  源于文物的启发,《古韵新声》七夕节目巧妙构思了歌曲《鹊桥仙》《愿予今兮》、女子群舞《绣影叠香》、男子群舞《魁星点斗》和舞蹈杂技《牛郎织女》等13个文艺节目,将千古佳句转为低吟浅唱,妙笔丹青化作曼妙舞姿。在介绍女儿乞巧的节俗时,专家先解读了古籍《开元天宝遗事》,赏析了明人仿仇英《汉宫乞巧图》。随后,身着古装的姑娘们,用优雅的舞姿再现了古画中的人物造型,展示了古代女子在明月星河之下穿针引线,生动演绎出古诗中“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场面。在介绍男子七夕拜魁星的传统时,太仓市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红木根雕魁星”古拙大气,由7名少年表演的男子群舞《魁星点斗》再现了从宋代开始,男子们在七夕节祭拜魁星祈求保佑学子蟾宫折桂、金榜题名的习俗。凝固在文物上的一字一句、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在乐舞中“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女子乞巧、男子拜魁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七夕节日主题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年轻人提升个人能力以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期盼,到天上人间夫妻对爱情的笃定坚贞,再到所有人对幸福生活的不懈奋斗,经过历史的积淀,无论个体抑或群体,都赋予了这个节日值得品读和传承的历史价值与家国情怀。《古韵新声》七夕节目以精美的文物、精彩的赏析、精致的展演,折射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忠贞爱情、幸福婚姻、美好品德和人生梦想的渴求,展现了中国人在含蓄、内敛、深切之中的奇想与诗意。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