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倚赖近代以来的科技优势和文明发展,形成了以自己为标准的文明理论。现代化通常被定义为近现代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形态所发生的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科技等方面的系统变迁,并具有向更大范围渗透、扩张的特征。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等阶段。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客观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现代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文明向农业文明的变迁,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个阶段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迁,中国多次错失历史发展机遇,后来又迎头赶上;第三个阶段是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变迁,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命力,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趋势和格局。“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华民族有着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璀璨的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一批伟大工程,涌现出一批思想巨匠和伟大工匠,为人类文明进步和近代以前的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才真正开启伟大复兴进程。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新时代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现代化一直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四个面向”、实行以增进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引导我国科技文明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步显著,战略高技术实现跨越发展,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获得新突破,民生、国防等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坚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奋力谱写科技现代化崭新篇章,自觉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担当作为、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