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以艺通心,共享和合之美(华音环洋)

本报记者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08日   第 07 版)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歌剧《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演出、吉尔吉斯斯坦观众与《玛纳斯》演员互动拍照、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学生与中国民乐演奏家交流、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赴哈萨克斯坦演出的海报。
  受访者供图

  一部基于共同文化瑰宝创作的歌剧《玛纳斯》,传递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人民的深厚情缘与友谊;一台尽显中国民乐精华的音乐会《国之瑰宝》,汇聚了来自古丝绸之路上的“知音”,与“一带一路”的时代乐章交相辉映;一出合作制作、改编自文学巨匠普希金作品的京剧《奥涅金》,见证了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文学艺术的深度交融与合作……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上合组织秘书处、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演艺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来自国内外顶级剧院、乐团的嘉宾们,通过线上线下交流研讨,讲述近些年来以文艺作桥梁,促进民心相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向世界展现了多样文明相互交融的和合之美。

  一部《玛纳斯》,传递两国情谊

  “从雪峰流下的塔拉斯河,汇成月亮一样的湖泊,她是那样圣洁那样高贵,人们叫你阿依阔勒。圣洁的月亮湖阿依阔勒,你有多少神奇的传说。”

  2019年6月11日,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玛纳斯》在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芭蕾歌剧院演出,可容纳近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现场响起掌声30多次,谢幕时长近20分钟,兴奋的观众高喊着剧中“赛麦台依”“卡妮凯”“玛纳斯”的名字,用最真挚、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表达他们的喜悦。

  歌剧《玛纳斯》源自中国三大古典民族史诗之一《玛纳斯》,讲述了柯尔克孜族民族英雄玛纳斯和他的子孙一共八代人,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抗争、奋发进取的故事。作为“一带一路”上传唱千年的文化瑰宝,史诗《玛纳斯》不仅在新疆地区影响广远,也在沿线国家影响广泛,尤其是在中国邻邦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有着重要意义,吉尔吉斯斯坦最高荣誉勋章就以其命名。

  中央歌剧院外事部主任朱文歆介绍,2018年6月,歌剧《玛纳斯》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时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观演后,当场邀请《玛纳斯》到吉尔吉斯斯坦演出。一年后,时值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中央歌剧院一行157人赴约前往,演出大获成功。

  “歌剧《玛纳斯》在弘扬英雄主义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人文领域的密切交往与联系,有力助推民心相通,这部剧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成功演出,牵动的不仅仅是中吉两国文化交流的风帆,更唱响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朱文歆说。

  一台《国之瑰宝》,汇聚丝路知音

  中亚自古就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扬琴、唢呐等,都是通过古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经过改良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受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学生与中国民乐演奏家的心有灵犀,领略塔吉克斯坦边陲小镇吉沙尔人民的淡定祥和,震撼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千年重镇的沧桑厚重,感动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朋友们的热情亲切,沉浸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让人向往的艺术氛围……对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冬来说,这一切美好瞬间都定格在这些年来乐团巡演的旅途上。

  “巡演之路是一条汇聚知音的路,是一条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民心相通的路,是一条追求和平、友谊的宽阔大道,在这条路上我们广交朋友,用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栾冬说。

  在2018年“欢乐春节”的巡演中,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为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观众,带去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国之瑰宝》。这台音乐会汇集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朝鲜族音乐、戏曲音乐、南音音乐等民族民间音乐瑰宝,展现了中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音乐文化版图。

  音乐会在中亚三国上演后引发热烈反响。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告诉栾冬,这是剧院有史以来第一次上演中国的民族音乐会,“如同梦境一般”,让他无比激动。每场演出结束后,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的几位年轻演员都会拿起摄像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记录下一段段真切真诚的感受。音乐的对话,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一出《奥涅金》,彰显东西交融魅力

  兴起于19世纪中国的京剧,与创作于19世纪俄罗斯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一经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2017年6月,国家京剧院与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剧院就联合制作京剧《奥涅金》签署合作备忘录。2019年11月,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中俄代表在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上,正式签署联合制作《奥涅金》的协议。

  亚历山德琳娜剧院已有260年历史,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国家剧院。历史上,这座剧院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35年,梅兰芳首次访问苏联就在亚历山德琳娜剧院登台,演出《打渔杀家》《虹霓关》等京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苏联戏剧、电影、文学界知名人士都到场观看,深深折服于中国戏曲虚拟写意的巨大魅力。

  据国家京剧院副院长林琳介绍,京剧《奥涅金》由亚历山德琳娜剧院艺术总监瓦列里·福金担任导演,由国家京剧院编剧池浚、导演徐孟珂等组成年轻活跃的中方创作团队。中俄两国艺术家将运用中国京剧唱念做打的传统艺术手法,对这部作品进行全新的开掘和演绎,以东方艺术形态呈现西方经典名著。

  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剧院强强联合,中国京剧与俄罗斯戏剧同台演出,分外引人瞩目。“京剧在俄罗斯很出名,吸引了很多俄罗斯观众的兴趣。我们都非常期待京剧《奥涅金》,它将是独一无二的。”福金说。

  虽然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中断了《奥涅金》的创作,但双方主创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多次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在剧本创作、导演风格、舞美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今该剧按计划推进创排,拟于2023年9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首演,随后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内首演,并陆续开展中俄各城市及欧洲等地的巡演。

  硕果累累,演艺合作前景广阔

  香港中乐团带着浸润中国传统韵律的音乐会,前往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叶卡捷琳堡、秋明、莫斯科等城市演出;中央民族乐团与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联合举办线上音乐会,巴拉莱卡琴艺术家亚历山大·尼古拉丘克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隔空演奏琵琶曲《绽放》;20多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邀请全球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余个中外艺术团体、4万余名艺术家呈现了近1100台国内外优秀剧(节)目,其中不乏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在广阔的欧亚大陆架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回首过往20余年,在上合组织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文化领域合作深耕厚土,硕果累累,亮点纷呈,为上合组织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强劲的动力。

  “上合组织国家文化多元,演艺资源非常丰富,演艺交流合作的底蕴也十分丰厚,前景广阔。”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封立涛说。他表示,人文交流重在持续传承,互学互鉴贵在不断创新。

  近年来,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国家队”,中央民族乐团以“破圈”“创新”“融合”为关键词,与国际化艺术团体找到契合点,借助互联网拓展民乐的传播途径。截至目前,乐团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总订阅量已超过150万,总浏览量超2.09亿。

  “我们在元宵节晚会上演的《齐天乐》,将中国空间站传来的太空音乐祝福和民乐演奏巧妙融合,在海外全平台浏览量达782万次。海外网友评论:有趣有新意,原来中国民乐还能这样!”赵聪说。

  近几年,疫情给全球演艺行业带来挑战,2021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副品牌“自定艺”,包含线下剧院观摩、线上观剧、跨界融合项目体验、专业工作坊等形式,通过对新时代艺术形式的开发与探索,推动科技、游戏、装置、视觉、景观、非遗等与舞台艺术融合互动,为广大艺术家与国际接轨并沟通青年观众搭建新的平台。

  “如今,随着不少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舞台,国外观众对中国作品的欣赏也从以往停留在惊奇惊叹上,转向对作品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将激励着中国艺术家不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走向更广阔的展演空间,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上发挥更大作用。”上海对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