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铁腕督察啃下硬骨头(新征程·新步伐)

刘发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19日   第 08 版)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自2015年开展试点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敢于向生态顽疾亮剑、护航中国绿色发展。

  7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唯有创新,才能永葆生命力。回顾已经实行的两轮督察,我们可以看到,不断创新、自我迭代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鲜明特点。这个督察制度是一个开放的创新体系,每批督察结束以后,都会进行复盘总结,对一些不完善的进行修改,对欠缺的及时补上,既归纳出违法案件的规律,也总结出更有效的督察办法,这样一来,督察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就越来越高了。在第二轮督察中,督察组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督察时,更是创新采取了全新的探讨式督察的方式,督察组和被督察部门协同推进,相向而行,很好实现了督察的效果。

  7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发现问题是督察的首要职责,如果不能发现问题,督察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发现了问题,敲响了警钟,接着提出要求,明确整改方向,督察的一系列组合拳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无处可逃。

  在问题导向指引下,督察组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标本兼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相结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等问题,已经过整改取得明显成效;长江岸线整治、黄河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更妥善的解决,守住了中华民族的生态红线,保住了永续发展的绿色根脉。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与人民打成一片,也是督察制度具有生命力的保障与体现。这些年,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督察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督察组每到一地,当地的群众都积极反映有关问题,为督察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7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如同一块指示牌,“堵”住了传统的粗放发展之路,“引”向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推动了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过督察,天津市关停了在核心区和缓冲区违法建设的湿地公园,还湿地以安宁,以湿地生态修复为契机,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在督察的指引下,当地越来越好的生态也吸引各地客商纷至沓来;2018年曾被督察“回头看”点名批评的内蒙古自治区霍林河露天煤矿,在排土场建起了枸杞种植试验区,引来市民和游客观赏和休闲采摘,成为一个游玩的好去处,既实现了生态环境修复,又开发了新的休闲活动场所,还通过出售枸杞取得了经济收益……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督察能力不断增强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必将啃下一个又一个生态顽疾的“硬骨头”,守护绿水青山的中国巨轮驶向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