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6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国本土中文教师陈丽萍:

中文教学点亮生活

薄圣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24日   第 11 版)

  2022年2月,陈丽萍在东盟普吉泰华学校汉语水平考试分考场监考。
  (受访者供图)

  “从学习中文到教授中文,我与中文已结缘16年。16年来,中文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把学习中文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来自泰国的陈丽萍,从7岁起在华校学习中文,今年23岁的她已经是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的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同时还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博士生。

  

  成为一名中文教师

  成为一名中文教师,是陈丽萍年少时便定下的目标。

  从初中开始,陈丽萍就在校外从事一些和中文教学相关的志愿服务,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教老人们学中文。“我很珍惜这个机会,一群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愿意信任一个读初中的小姑娘,听我为他们讲中文,让我很是感动。”每当看到老人们一笔一画练习汉字,并像孩子一样向自己展示学习成果,陈丽萍都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更坚定了在未来成为一名中文教师的信心。

  本科毕业后,陈丽萍开始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博士学位。由于疫情,博士阶段的课程目前还是线上学习。

  更让陈丽萍感到欣慰的是,多年梦想终于成真,她被推荐进入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当一名本土中文教师,教授中文写作以及基础中文课。陈丽萍将中文形容成一门“有温度”的语言,“不管是在中文学习还是在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都常常感到温暖喜悦”。

  在“教”与“学”中成长

  对陈丽萍来说,一边是线上学习,一边是线下教学,二者互相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遇到挑战在所难免。在讲到“把”字句时,陈丽萍犯了难。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她观看了北京语言大学在线学习平台上的视频公开课,决定在课堂上通过动作来辅助“把”字句的讲解。“我提前准备了教学道具——一个苹果,在讲到‘把’字句的处置义时,做‘我把苹果放到桌子上’的动作,并将动作加以拆解,让学生理解‘把’对于动词所支配的对象‘苹果’的处置义。”陈丽萍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把”字句的困惑迎刃而解,也学会了造句。

  “在北京语言大学学到的中文教学方法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帮了我的大忙。”陈丽萍告诉笔者,每当遇到问题,她都会到北京语言大学的在线学习平台以及自己的课堂笔记中“寻找答案”。

  在语言教学之外,陈丽萍还给学生讲中文词汇背后的故事。正如陈丽萍所说,“文化是语言的根脉,只有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才能把中文真正教好”。

  谈及未来,陈丽萍希望能在教课之余,参与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科研活动,丰富知识储备。“我会在读博期间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并将所学化为课堂教学的助力,为学生上好每一堂中文课。”

  教学不止于课堂

  课上,陈丽萍是一名“严师”。课下,她是学生们的朋友。因为在她看来,身为教师,职责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

  陈丽萍鼓励学生在课下多练多问,“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多提问,多交流”。无论学生的问题是深还是浅,她都耐心解答。遇到自己拿不准的问题,陈丽萍会查阅资料后答复学生。“我想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但只要愿意思考,对中文保持好奇之心,就不难找到答案。”陈丽萍说。

  学生们很喜欢陈丽萍,会带做好的小甜点和她分享美味;在比赛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会第一时间和她分享喜悦;在生活中面临一些抉择时,也会和她分享困惑。

  “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开始学习中文,也因这门语言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希望中文学习能成为泰国学生看世界的一扇窗,同时成为架起中泰友好的一座桥。”陈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