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体坛风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在这里,踢球、读书两不误(校园足谈)

本报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22日   第 09 版)

  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的小球员在球场上训练。

  张炯(右)在指导小球员。

  青少年足球是中国足球的希望和未来,校园足球更是筑基的关键所在。在中国足球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校园中孕育着破题的答案。从即日起,本版推出“校园足谈”栏目,聚焦中国各地校园足球发展中的精彩故事。

  ——编  者

  

  下课铃声敲响,谢建成穿好球鞋球袜,飞速奔向足球场。球场上,几十名稚气未脱的少年刚刚结束训练,汗水还挂在脸上。

  谢建成是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的初三学生,也是该校足球队队员。司职中场的他,一直把阿根廷球星梅西视作偶像。

  “我喜欢梅西踢球的风格和他的个人魅力,我也希望有他那样阅读比赛的能力。”球队当天的主要训练内容是进攻组织和战术演练,在教练的带领下,谢建成和队友们踢得有板有眼。

  站在球场边,足球队教练刘格时刻关注着弟子们的每一个动作。“学校初中组现在有6支足球队。从市里到省里的比赛,很多都是我们牵头组队参赛的。”

  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从刚刚踏入校门的“15后”,到正处花季的“05后”,踢足球俨然成为学校里的一道风景线。

  “学校+社会”开辟新天地

  “学校从小学到初高中,每个年级都有足球队。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学校开设了足球选修课,现在有1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执行校长彭俊杰说,2015年开始,学校采取体教融合新模式,通过引进足球俱乐部等社会力量,从专业技能、校本课程等多方面入手,打开了校园足球发展的新路子。

  学校足球技术总监张炯还记得,7年前校园足球刚起步时,学校里的足球场时常处于空置状态。

  “当时踢球的学生非常少,而现在常年保持训练的学生已有400人左右,有4人入选国家少年集训队、1人入选国家青年集训队、10人入选全国校园足球遴选国家队。”张炯说。

  学校体育教师兼小学足球梯队教练陈建强也有相同的感受。“现在足球场可热闹了,每个年龄段的球队只能轮流使用场地训练。为此,前两年学校在球场边安装了灯光,让孩子们在晚上也可以进行训练。”

  张炯曾是中国五人制足球国家队队长,参加过2008年五人制足球世界杯。2012年退役后,他远赴新西兰执教,几年后回国加入四川中新宏报足球俱乐部,投身足球青训。

  正是在那时,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与中新宏报牵手,合力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和教师队伍建设。张炯迅速上岗,成为了学校足球梯队的教练。

  “青训的本质是教育,校园足球的功能是育人。过去,校园足球很难提供高质量的训练和比赛,无法培养或留住有天赋的足球人才。通过学校与社会青训机构和职业俱乐部的合作共建,有望真正使足球回归校园、回归教育。”张炯说。

  彭俊杰介绍,除了与中新宏报深度合作外,学校还常年从校外邀请知名教练和专业团队,前来指导学生和培训教师。“目前学校有10余名足球教师,并外聘了20多人的教练团队,每月支付的课外培训课时津贴就有三四万元。”

  学校与社会力量携手的体教融合探索,不仅让爱踢球的孩子多了起来,也让学校里的体育教师收获颇丰。

  “与职业教练的合作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比如球员训练管理、临场指挥安排、赛后分析总结等环节,都值得我们学习。”陈建强说。

  “德学为先”解决矛盾点

  小学初中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和足球技能提升的关键期。在以往,“好好学习”与“踢足球”常常是一对矛盾体,二选一的抉择让很多家长对孩子练足球持反对态度,这成为校园足球发展的“堵点”之一。

  对此,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的选择是“德学为先 球技为长”——通过体教融合,把品德和学习放在校园足球普及的首要位置。

  “球队有硬性规定,如果小球员的月考或期末考试成绩下降了5名以上,必须停训,直到下次考试合格才能恢复跟队训练。”陈建强说,球队的日常训练不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如有外出参赛的情况,学校也会安排网课或补课,以解决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后顾之忧。

  “训练的时候一门心思踢好球,有空闲的时间就抓紧学习。”谢建成从8岁起便进入学校的足球队。他说,自己现在的成绩在班里排名中等,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选择,每次比赛都会到场观战。

  校园足球既有普及,也有金字塔尖的精英培养,真正能够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为数极少。如何让教育“兜底”,让爱踢足球的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同样是校园足球发展路上的挑战。

  彭俊杰说,学校利用12年一贯制的优势,为足球小将创设了升学途径。“初中升高中时,文化课和足球技能都很好的学生,既可以升入本部的南山中学,也可以留在双语学校继续念书。如果有小球员有机会走职业的道路,我们也会提供支持。”

  足球联赛创造新希望

  本月初,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联合印发《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这一面向全体青少年的足球联赛的正式落地,让校园里的足球从业者和参与者看到了通过体教融合助力中国足球发展的希望和机遇。

  陈建强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普及面很广,体现了体教融合的优势,为足球的好苗子提供了更高平台,一定会增加小球员训练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过去,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是两条平行线。”刘格说,“我希望青少年足球联赛能够成为衔接者,让职业球员有机会回到校园读书学习,让高中生或大学生也有进入职业球队的渠道,帮助孩子全面成长。”

  “我希望能够兼顾好学习和足球,到更高的平台去比赛、发展。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踢职业。”谢建成说。

  最近,张炯正和同事们带领小球员,备战第二届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去年的首届比赛,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组建的队伍包揽了男子足球小学组和初中组冠军。教练和小球员们期待着卫冕,也盼望着在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上,与全国各地优秀的足球小将一较高下。

  “作为从业教练和老师,应该努力提升与校园教育相匹配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参与到高水平的足球学习中,通过足球为学生的品德、人格成长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生态。”张炯说,“希望在未来,这些小球员里也有人代表中国队走上世界杯的赛场。”

  (本文配图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