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湘江北去,不舍昼夜。
湘江西岸,1200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是为湘江新区。
这里,生机勃勃:以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6%的GDP ;“十三五”期间,湘江新区GDP年均增长9.1%,2021年GDP达到3674亿元,增长8.4%。
这里,“新意”盎然。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新能源装备、5G应用产业链等7条全新产业链支撑起长沙规上工业总产值一半有余。
湘江新区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在湖南“强省会”战略中,成为最强支撑点?
环境之新:
“办不成事”窗口办得成事
湘江新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宽敞亮堂,秩序井然。除了常见的“综合窗口”外,这里还有一个少见的反映“办不成事”的窗口。
“合理合情、合法合规的事情,但凡办不成的,都可以在这个窗口反映!”政务服务中心徐剑说。
“提出申请后,比预期提前10天完成项目结算三审,今天就收到工程尾款。”4月23日,看到账上刚进的260万元,赛斯环保公司项目经理张勇说,这个“办不成事”窗口真是“办得成事!”
赛斯环保公司承建的新区某水处理工程,已停工6年。因急需资金,公司希望尽快拿到工程款。这一诉求难倒了普通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收到诉求后,当天就交办至新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新区纪工委安排专人对建设单位、财评中心等督促督办,最终达到企业满意的结果。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仅推动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办理,还带来“鲶鱼效应”,政务服务大厅的其他12个窗口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让企业‘办得成事’。”长沙市委常委、新区管委会主任谭勇说,通过这一窗口,倒逼我们更快更优地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湘江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新区不断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合并审批事项,推行容缺审批,为企业发展和创业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2020年1月,湖南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华为将在长沙落地鲲鹏计算产业,生产湖南自主品牌服务器,建设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之后,1天完成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转让,120天后,鲲鹏生产线建成,第一台湘江鲲鹏服务器顺利下线……从决定引入鲲鹏到项目落地投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如今,在湘江鲲鹏产业园的生产车间,服务器和PC机两条生产线全速运行,可日产湘江鲲鹏服务器300台、PC机1000台。
机制之新:
担当作为者吃下“定心丸”
打开APP约车,几分钟后,一台出租车驶来。这台车虽然有司机,但司机全程不碰方向盘。这是湘江新区在测试区开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作为全国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新区仅用3年多时间,就集聚智能网联企业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400余家。
在中汽院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湖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浪看来,“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新区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事项纳入风险备案,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属于新兴事物,目前尚缺乏相关规范和标准。湘江新区通过风险备案,让改革创新、担当作为者吃下“定心丸”。
“新区的职能就是创新,先行先试。但实践中,一些干部担心试错后被问责。”新区纪工委负责人介绍,新区及时出台了《关于开展改革创新担当作为风险备案工作的实施办法》,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创新,明确了在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兴产业、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等6个方面,需打破常规或惯例,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探索的工作,可向纪工委提出备案申请。
新区开展“告知承诺制”审批时,在建设单位承诺补齐缺少的一些非核心材料的情况下,相关审批手续可先行办理,这对企业投资很重要。但风险会落到经办干部身上。新区纪工委及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风险备案,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目前,长沙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等119个项目实行了告知承诺审批,总投资额800亿元以上,缩短开工时限1个月。
新区建设项目多,但也存在着“工程款久拖未决”这个普遍性问题。这个问题纳入备案后,干部可以心无旁骛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遗留问题。新区财评中心主任刘杰说,在此过程中探索了工程项目结算定案决策机制、过程结算等新做法,将技术、行政审查相分离;对于长期性、复杂性工程“干完一段工程,就结算评审一段,不让企业望眼欲穿”,解决了项目概算评审、招标控制价、竣工结算评审、政府采购估值等方面一大批疑难问题。刘杰说,风险防控机制让人“心有所戒”,知道权力的边界在哪里;风险备案机制让人“心里有底”,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融资之新:
与科创企业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
如何招到好项目,是新区发展面临的一大考验,湘江新区也不例外。
2017 年 10 月,由香港科技大学创业导师李泽湘教授领衔创办的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计划落地湘江新区,主营业务为车路协同、电动矿卡与自动驾驶物流车。按照磋商,项目需要1亿元扶持资金,新区没有直接进行财政投入,而是决定用产业基金支持,通过湘江国投及其管理基金先后投入1.2亿元,带动了红杉等投资机构支持,社会资本跟进投资15亿元。短短几年,项目已成长为新区智能网联产业的龙头,国有资本投资获得了3倍回报。
“财政资金变股权资本,抱团发展,现在是我们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湘江国投公司副总经理吴汉颖介绍,湘江国投成立了规模超过3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由专业机构管理,把财政拨款改为股权投资,与科创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目前,新区产业引导基金评估预期年化收益率12%—14%,退出时基本可实现50%以上的增值,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优化了资源配置。
2017年,湘江新区设立了“湘江基金小镇”,进一步壮大直接融资和长期资本的规模,增加金融供给侧有效供给。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镇入驻基金机构800家,对外投资项目1700个,投资金额1000亿元,其中湖南省内投资600亿元,长沙市内投资460亿元。
在湘江基金小镇的带动下,湖南股权投资和创新创业活跃度迅速提升。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湖南案例179起,金额520亿元,同比增长400%。
湘江新区还利用大数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多种方式的灵活贷款。新区下属的湘江金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基于长沙市城市政务数据资源,建设了长沙市金融大数据服务开放平台。前不久,湖南三湘银行通过该平台为企业精准画像,利用线上形式向小微企业长沙博仑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金融服务200万元,助其渡过疫情难关。
揽才之新:
各方人才纷至沓来
在湘江新区采访刚就业的大学生,记者能听到许多新名词——创业就业夏令营、人工智能训练营……
“我在大四上学期就已经熟悉了职场节奏,签了就业协议,这是参加创业就业夏令营的收获!”2019年暑期,湖南工商大学学生谢图南通过参加创业就业夏令营,来到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进行了2个月实习,经过后期自主双向选择,他和另外2名学员毕业后顺利入职该公司。
湘江新区大学密集,辖区有超过20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均坐落在新区,如何把这些大学生留在长沙,留在新区?针对大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新区量身打造了就业夏令营等活动。
新区人才服务部门在每年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1—2个月的实习锻炼,并发放实习补贴;还对毕业后在新区内就业的学员发放就业奖励。
新区创业就业夏令营自2018年起创办,至今已实施四期,参培学员598人,超过60%的夏令营学员留在长沙就业,带动新区内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率逐年递增。
新区还紧扣产业链创办人工智能训练营,开展后备军培养计划。新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等优势产业链,聚焦校企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校青年学子三大群体,分类施策,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区每年面向相关企业征集技术研发或攻关项目,每年面向重点高校选拔60名左右在校学生参加项目实践。对于入选后备军培养计划的科研实践项目,给予10万到20万元的经费支持。
“我们搭建各类平台,吸引各方人才纷至沓来,湘江新区内经长沙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1377人,占全市比重56%。”新区人才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蒋小春说。
无改革,不新区;无创新,不新区。敢闯敢试,改革创新,是湘江新区最鲜明的特色。
“力争到2026年GDP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由6%提升至8%左右。”谭勇说,湘江新区将按照湖南省委“强省会”战略要求,加快打造“四个新区”,即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奋力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