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贤钟,出生于福建古田。1923年,年轻的雷贤钟因生活所迫,远渡重洋,到马来亚谋生。他开过荒,放过牛,种植过橡胶,经过20余年苦心经营,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橡胶园和规模较大的伐木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雷贤钟欢欣鼓舞,更加关注祖国的变化。得悉海南气候、土壤适宜种植橡胶,1953年春天,雷贤钟响应海外华侨回国参加建设的号召,带领18名橡胶工人回国考察,决心为发展中国橡胶事业作出贡献。
雷贤钟回国后,立即到海南的琼海、万宁、陵水、崖县、保亭诸县,考察当地的气候、土质及橡胶品种。他发现海南原有橡胶是低劣的实生树,胶水产量很低,遂从马来亚引进橡胶良种,选中保亭县南山乡作为种植基地,并出资成立华侨侨福垦殖公司,着手组织垦荒、栽种橡胶。
1954年1月,雷贤钟返回马来亚。他先对当地橡胶良种作深入调查,而后将特优品种移植到自己的橡园中。1955年11月,雷贤钟把橡胶良种共200株胶苗以及一些芽条,用药物处理后装入木箱,运上英国“海后”号客轮,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后抵达海南。其所运回的胶苗及芽条经培植和芽接后全部成活。
雷贤钟带回橡胶良种并培植成功的消息传到北京,全国侨联主席陈嘉庚特地从北京赶到海口会见他。1956年,雷贤钟作为归国华侨代表出席全国第一届侨代会,当选为侨联委员,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广东省人民政府非常关心雷贤钟的生活,准备在广州华侨新村安排房子让他定居,他婉言谢绝,带领全家及几十名职工到南山乡安家落户。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他们挥锄开荒、洒汗种植,终于垦出成片橡胶园,并建立橡胶苗圃。
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海南,在西联农场接见雷贤钟时指示说:“要多繁殖优良种苗,加快发展我国橡胶事业。”雷贤钟遵照总理指示,同科技人员和工人一起刻苦攻关,对橡胶良种进行精心移植、杂交组合和无性繁殖,终于培育出胶量多、生产期短的良种。同时,为加速橡胶生产步伐,他还竭尽全力组织人员,把良种橡胶推广到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福建等省份。
1984年雷贤钟病逝,终年81岁。
(广东华侨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