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电 (记者赖星)手持“小蜜蜂”扩音器,笔挺地站在一排排革命旧居旧址旁,介绍井冈山的红色历史……近6年来,毛浩夫已面向海内外游客、学员宣讲了4000余场。
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毕业的“海归”青年。2015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毛浩夫曾在江西省会南昌工作过。在爷爷毛秉华的影响下,他最终选择回到家乡井冈山,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并兼任江西干部学院特聘教师。
毛浩夫的名字是毛秉华取的,寓意“浩浩齐天大丈夫”。老人希望孙子像当年的革命英雄一样,成为一个于国于民有利之人。
毛秉华曾50年如一日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爷爷一辈子都在守望井冈山精神,告慰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毛浩夫说。
曾经,为了收集井冈山的党史资料,毛秉华退休后,只身踏上了寻找老红军和红军后代的漫漫长路。他跑遍了湘赣两省边界各县农村,还深入赣南、闽西以及广州、北京、长沙、洛阳、汕头等地拜访了32位老红军和红军后代,收集革命文物21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毛浩夫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同样执着。“只有走进历史深处,聆听历史的回音,才能真正感受井冈山精神的脉搏。”近年来,毛浩夫重走爷爷走过的路,追寻革命足迹,尽可能多地采集一手素材。
在追寻的过程中,毛浩夫愈发读懂了爷爷。下乡调研时,他常常听村民说,曾经也有一位姓毛的老人来过。毛浩夫感到,爷爷自觉践行井冈山精神,深深影响了当地村民。
1989年退休后,毛秉华将大部分退休工资用于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多年来,毛秉华为地震灾区群众、井冈山脱贫事业、贫困学生累计捐款20余万元,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井冈山上的“活雷锋”。
与爷爷相比,毛浩夫说自己的接棒之路刚刚起步。受疫情影响,他目前多数时间“宅”在家中研究历史资料,撰写相关教案,忙着设计一堂“旧物初心”的课程。
他和同事们一方面着手联系各地博物馆,希望将相关文物复制件带到江西干部学院课堂,以文物为载体讲述其背后的感人故事;一方面以图、文、视频全媒体的形式展现历史,增进年轻学员们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很多教学视频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有的是Vlog视角,可以带给学员沉浸式体验,与年轻人产生情感共鸣。”毛浩夫觉得,井冈山精神只有照进现实,才能做到薪火相传。
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也是井冈山脱贫摘帽5周年,革命老区早已“旧貌”换“新颜”。
“井冈山上发生的故事,不仅仅是江西的故事,更是中国的故事。”毛浩夫正探索用中、英“双语”向中外游客描述井冈山的昨天和今天,讲好当代中国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