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曾生——

高擎“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78))

石 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22日   第 06 版)

  曾生,原名曾振声,1910年生于广东惠阳(今深圳市坪山区),父亲曾庭杰是澳大利亚华侨。1928年,18岁的曾生从澳大利亚悉尼商学院中专部毕业,跟随身为华侨工人的父亲回到家乡。

  1929年9月,曾生考入中山大学附中预科,被推选为广州惠阳青年同乡会会长。由于两广军阀抓捕进步人士,正在读书的曾生被错投进监狱。在狱墙上,曾生看到许多共产党人写的革命标语,由此对共产党产生了向往。“这次坐牢,实际上是给了我一次最好的革命启蒙教育。”曾生在回忆录中写道。出狱后,曾生进入中山大学文学院就读,并加入了中国青年同盟,投身革命。大学期间,他任中山大学平民夜校校长,并以该校为阵地策划学生运动。他还参加了突进社、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力社等中共外围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曾生被推选为中山大学员生工友抗日会主席团主席、广州学生抗日联合会主席,组织和领导广州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不久便遭到广州国民党当局通缉。1936年,曾生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曾生任惠阳宝安工委书记,领导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敌强我弱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他变卖祖产为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提供后勤给养。在曾生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将士们深入港(香港)九(九龙)敌后,挺进粤北山区。期间,他们成功营救了受困于香港的何香凝、茅盾、邹韬奋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国际友人,配合盟军搜集战略情报,积极营救外籍战俘,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坪山正式命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至抗战结束,东江纵队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万多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牵制日军大量兵力,为华南敌后抗战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豫东、济南、淮海、广州等解放战役。他历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中共珠江地委书记,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率部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回国后,他入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学习。

  1955年,曾生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国家交通部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入党,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大的选择,是我一生最大的转折点。”在《曾生回忆录》中,他道出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党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山东华侨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