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4月16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侨华人热切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

释放积极信号,为世界带来利好

本报记者 严 瑜 李嘉宝 高 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1 版)

  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对此,海内外华侨华人热切关注。多名华侨华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海南之行,聚焦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经略一岛,关乎全国,释放的众多积极信号将为世界带来利好。

  海南自贸港是全世界的机遇

  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殷殷嘱托,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海南自贸港是全世界的机遇,也是每一个人的机遇。我们华侨华人将积极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引导身边的华商朋友去海南考察投资,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广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期间到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小铲滩港区,了解港口建设发展情况。这段行程让我倍感亲切。2019年夏天,我曾代表《新导报》赴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采访,码头上整齐码放的集装箱、耸立的大型起吊装置和岸边停靠的大吨位货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小铲滩港区已经可以全天候满足5万吨级船舶停靠,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160万标准箱,‘中国洋浦港’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个‘样板间’。”匈牙利《新导报》副总编辑薛宁表示,独特的地理位置、巨大的政策红利以及秀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海南吸引全球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的核心竞争力。

  斐济华商陈灿言在海南投资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在他看来,海南近年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中国吸引全球投资的又一片热土。“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成就,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这对世界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中德科技创新中心创始人唐志红也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就有目共睹。“零关税”清单落地,更多海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更多海外投资者前往海南投资兴业。

  博茨瓦纳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南庚戌表示,在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未来,相信海南自贸港将在中外经贸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枢纽作用。

  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汇聚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强调,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陈灿言表示,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要发展,就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近年来,海南在海洋科技、热带农业与种业创新、航天科技、生态环保、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加快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发展潜力。“现在,我们正在和海南大学食品学院等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加快推进产品技术创新。作为一家华商企业,我们希望能从中国的创新发展中获取更多动力。”

  近年来,海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吸引越来越多华侨华人来此投资兴业。

  法国华二代创业协会会长詹胜洁于2021年4月成立华二代(海南)孵化器有限公司,主要引进海外华侨华人、外籍商人创办的优质企业在海南落地,目前已吸引信息技术、直播电商、跨境贸易咨询、国际教育等多领域的十余家企业。在亲身参与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的过程中,詹胜洁深切感受到海南这片创新创业沃土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这让我们在海南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华侨华人备受鼓舞。我相信,未来海南将成为全球科技人才的汇聚之地。”

  “海南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展现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成就的舞台。”阿根廷中国投资贸易促进会秘书长勾淼峰近年来也一直关注海南科技创新领域的喜人进展。他注意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为引进海外科技类企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也为留下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优渥创业环境。近年来,海南省、市、县各级政府纷纷开展知识产权专利比赛,为获奖专利项目提供资金奖励、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帮助,大力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好政策、好故事更多地向海外传播,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华侨华人和海外朋友前往海南。”

  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接受采访的华侨华人普遍认为,在当前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动荡、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承受压力的背景下,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海南一粒粟,牵系中国粮。海南既是‘种业硅谷’,又是‘育种天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表示,种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农业的“芯片”。育好种子,需要科技赋能。中国强调科技创新,重视种业关键技术研发,有利于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作为斐济—中国农商发展促进会会长,陈灿言长期关注中国农业发展及中斐农业领域合作。他表示,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中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做法,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把保障粮食安全视为头等大事,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调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体现了极强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还主动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分享农业技术和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农业合作成果丰硕。如今,中国的农业无人机技术、旱稻技术等在非洲得到推广。中国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南庚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