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一周网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4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这才是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温情网事)

刘乐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15日   第 05 版)

  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发生的一件暖心故事获得网友点赞:受到资助的女孩通过一封跨越了1700公里的感谢信找到了献爱心的大学生——王凌涵。多家网络媒体发布文章,介绍了他的事迹。

  “最近我收到来自您学院一位大哥哥的爱心资助金,希望您能帮我找到他,并将我的谢意转达给他。”据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文章报道,近日,一封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感谢信出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院长的办公室中。根据现有信息,学院很快找到了捐助者,他就是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的王凌涵。

  据介绍,写信人是来自海北三中的高一学生马小萍。她所在的文科重点班有47个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自从小萍妈妈腰部受伤无法干重活后,父亲就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只能四处奔波挣钱。

  不久前,王凌涵偶然得知了马小萍的情况,深受触动。他说:“那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我还在想这件事,自己好像可以做些什么。”第二天一早,他就和父母表示:想用自己的钱匿名捐助那个学生,用于她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方便马小萍学习和生活上使用,两千元钱辗转转入了她的班主任郑丽敏老师的银行卡中。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这笔捐款从何得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发布文章解答了这一疑问。

  据了解,“00后”的王凌涵自6岁起开始练习乒乓球。12岁那年,他被选进解放军八一乒乓球中队。在这里,他的球技突飞猛进,更培养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高中毕业后,王凌涵就没再向家里要过生活费,所有花销都是来自打比赛的奖金等收入。捐出的两千元,也是他给别人当乒乓球陪练挣来的。

  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文章介绍,收到信后,王凌涵已与小萍取得联系。今后,资助的钱将全部用于小萍的学习生活,郑丽敏代为管理并将详细列出每笔支出的去向。

  很多网友留言表示,王凌涵可称之为中国大学生的优秀代表。网友“snow”说:“王凌涵同学有一颗善良有爱的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人散发的光芒,这是中国的希望!”网友“孙永红”说:“满满的爱心,满满的正能量,为王凌涵点赞!”网友“止”说:“这才是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祝王凌涵同学前程似锦,祝马小萍同学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