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4月09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味道

周洁茹(香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09日   第 07 版)

  牛油果蘸青芥辣,有三文鱼味;红姜配皮蛋,有蟹黄味,都是我亲身体会的味道,至于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而来的牛肉味,对我来讲似乎并没有,花生米是花生米,豆腐干还是豆腐干。

  中年以后,味觉产生变化,好像整个人生也转化了一下,很难讲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好像没什么改变,好像就是一件肯定会发生的事,只是在这个时间发生了,也许提前了,也许推后了,但都安然接受。

  这样的变化,算是生活习惯上的改变,我有过三次,第一次是少年时改换了握筷的手势,要说是握了十多年的筷,突然就换了,离筷头很近的那种,现在想想,也就是将来会离开家乡很远的意思吧。第二次是突然改换了笔迹,也真是一夜之间,换得自己都不认得自己原先的字了,后来听一个做笔迹分析的朋友讲,笔迹也是一个人的个性,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字迹。若是真的,这种当属性格大变,但对我来讲,由有锋角的字转换为孩子气的字,是一直纯真的意思,我对这样的变化满意。然后就是这次,味道的变化,苦不再是苦了,以前觉着香的,如今腥气了,而甜的味道,变得更为贴切和准确。

  我的家乡江苏常州,我母亲炒菜都会放一点糖,年少时一直以为那就是一种甜的味道,很习惯,也很接受。即使有人讲我的家乡小笼包都是甜的,我也不会申辩,我自己知道,那是无锡,常州的小笼馒头还是咸的。但小菜里的那勺糖,确是真的。

  20岁离开常州去了美国加州,又去了纽约,又到香港,兜兜转转,只是再也回不去故乡。“未老莫还乡”这一句,我每次念来都有不同的滋味。

  有一年有散文书入围了中山的一个奖,他们叫我写一段答谢辞。我第一次写,思来想去,去问一个住在中山的朋友,你们那儿有什么好吃的?他发来一条——石岐乳鸽、中山脆肉鲩、小榄炸鱼球、黄圃腊味、小榄菊花肉、沙溪扣肉和咀香园杏仁饼。来回看了三遍,不如从杏仁饼下笔,再一查,“绿豆与杏仁磨成粉,在饼中夹肉精制而成”,与我想像中的杏仁饼完全不同。最后呈现的感谢是:我还没有去过中山,但我很期待去,我也没有吃过中山的食物,但将来一定有机会吃到,将来,我会去中山,因为要一个作家来描述一个地方,就得在那个地方真实地生活,才品尝得到真实的味道。

  其实中山之外的地方,我也都没有去过,去过一次潮州,到达的时间已是下午,一个朋友带我去吃粥,又吃了一种糕粿,说不出来的一种滋味,但是竟然也忘记了那个粿菜的名字,能够记得的只是朋友陪坐在对面,我一边吃粥,一边将心底里的不痛快向他倾倒,直到吃完,都没有倒完。那也是我人生中彷徨不知所措的一个时期吧,我自己根本就猜不出来我的明天会更好,或是更坏。朋友只是看着我,好像也没有说什么,好像最后只是说了一句,潮州好多好吃的,晚上就会有好吃的了。到了晚上,的确有了好多鱼生,好多好菜,好多他们讲的好吃的,和一群人一起吃饭、聊天,热热闹闹,不痛快也放了下来。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也是那个朋友人生中茫然又无奈的一段时间吧,可是我们也都过来了,如果讲每12年就是一个轮回,那么我们总是有机会,再去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香港有许多潮州菜馆和江浙菜馆,都去得少,一次与一个朋友在茶楼喝茶,叫了一道潮州糖醋面,平平无奇的黄煎面,也无浇头,吃时点陈醋,洒一些糖,只一口,家乡味道瞬时爆发,简直泪目。回来一查,潮州糖醋面是苏州两面黄演化而来,但我在家乡时也是没有吃过的,家乡的面都是汤面拌面,炒面都很少,但是从一口他乡的煎面吃出故乡的味道,这该有多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