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一周网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致敬英雄 砥砺前行

——网络热议清明节缅怀纪念活动

本报记者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4月5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双溪村党员为安葬在该村的烈士扫墓,敬献鲜花、擦拭纪念碑。
  赵启瑞摄(人民图片)

  4月2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志愿者在辖区公墓开展“代祭扫”活动。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今年清明节,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推出“时空寄语”信箱等方式,供市民通过环保祭扫寄托哀思。
  杜建坡摄(人民图片)

  和风送暖,万里春晖,又是清明时。前往烈士陵园,向英烈敬献鲜花;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先辈的故事;通过网上纪念堂,为已故的家人献一瓣心香……清明之际,各地纷纷开展缅怀纪念活动。网友在追思先人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山河已无恙,英烈请安息”

  清明节不仅是踏青扫墓、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更是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烈士遗志、激发爱国热情、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日子。

  1942年,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被军阀盛世才逮捕,深陷囹圄4年多。敌人问:“你还是拥护共产党、替她辩护吗?你需要考虑现在是生死两条路。”瞿独伊坚定地说:“我始终信仰共产主义,不用考虑,我已经谈过。共产党是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的,我就是要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而奋斗,死了也是光荣的。”

  央视新闻客户端带网友重温了去年逝世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的故事。生死考验面前“不用考虑”,这是瞿独伊的答案,也是刻骨铭心的红色传承。在参加革命工作85年、入党75年的岁月中,瞿独伊始终淡泊名利,兢兢业业,保持着父辈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这份红色血脉的传承感动了众多网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网友们表示,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正是因为前人们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烈士们建立的不朽功勋,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清明期间,公安部党委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清明缅怀公安英烈活动,开设“网上英烈馆”等“指尖缅怀祭奠平台”,为人民群众和公安民警、辅警提供网上献花、书信寄语等渠道。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褒扬纪念司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制作推出融媒体特别节目《你的名字》,在全网播映。节目以寻访无名烈士故事为线索,讲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战斗、牺牲的感人故事,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中学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的活动。同学们通过登录中华英烈网,以签名留言等方式祭奠英烈,学习革命先烈光辉事迹。“先烈们为革命事业献身,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网上留言后,科右前旗察尔森中学学生包乌云嘎说。

  人民日报新媒体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推出“鲜花献英烈”云献花活动,已有超过280万次点击。央广网推出《用声音去铭记》短视频,讲述了或是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或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或是鞠躬尽瘁、矢志不渝的新时代人民英雄的故事,带领网友一起缅怀。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已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他们的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山河已无恙,英烈请安息”“缅怀英烈事迹,奋进伟大征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哀思。

  “砥砺前行是最好的告慰与纪念”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象、物候变化,塑造了中国人的时空观,而节日更富于多样的民俗内涵与纪念意义。人民网文章《驻足回望是为了砥砺前行》一文指出,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在清明交汇,令这个日子意义特别。它在万物滋长、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提醒我们停下脚步,驻足回望,与逝去的亲人、先贤、英烈进行沟通与交流。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是对过去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的一次校准。

  近日,一则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内容是4月1日清晨,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长眠之地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邓则与后辈手持金黄稻穗前来祭扫,缅怀袁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锥心之痛,那时他便下定决心,要用毕生精力钻研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在袁隆平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却最轻。他曾种下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如今,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已突破1500公斤大关,中国人牢牢端稳中国碗,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

  安静肃穆的陵园里,郁郁葱葱的松柏间夹杂一片金黄的稻穗。网友们看后感动不已:“我们手持金黄稻穗缅怀您!”“向袁老学习,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切!”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报道,4月4日上午8点,在河南延津县人武部大门口,肖荣基健步跨上哨岗,他左侧口袋心脏位置装着哥哥——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的照片。

  2020年6月,肖思远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英勇牺牲,年仅24岁。彼时,16岁的肖荣基万分悲痛,要参军的信念愈发强烈。今年清明节前,刚满18岁的他体检政审双合格后进入人民武装部服预备役,提前适应军营生活。现在,肖荣基已基本适应军事化训练,他说:“想到哥哥曾在雪域高原站岗的身影,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清明节前,肖荣基早早地就到延津县烈士陵园,为肖思远送上鲜花、说说心里话:“哥,好多人都惦记着咱家,你不用担心。大家都以你为榜样,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少网友感动于这信仰的传承,也感谢兄弟二人接力守家卫国,纷纷留言“破防了”“致敬”。有网友表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砥砺前行是最好的告慰与纪念。”

  正如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文章所言,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对革命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英雄烈士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这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云祭扫”“代祭扫”兴起

  擦拭墓碑、摆放鲜花、点亮电子香烛、拍照反馈家属……在浙江杭州南山陵园,身着黑色西装的礼仪师康指赫一丝不苟地帮助在上海工作的何先生完成了清明祭扫。因疫情防控缘故,何先生今年无法到杭州为家人扫墓,于是选择了代客祭扫服务,以此表达对逝去家人的怀念。

  “当客人提出摆放挽联、代念祭语祭文等需求时,我们都会尽力满足。”康指赫说,每次完成祭扫,都是帮助客人完成一桩心愿。据介绍,杭州南山陵园已推出代客祭扫服务多年。今年清明期间,代客祭扫订单较往年有所增加,陵园的3名礼仪师每天都要完成30多个订单。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丽日寄哀思。”因疫情防控和环保要求,多地探索推广“绿色祭扫新场所、新方式”,营造环保绿色的新风尚。其中,网络祭扫、云上寄哀思在今年非常流行。

  人民网报道,青山环绕、白鹤飞翔的画面配上悠远的背景音乐,墓碑、蜡烛、鲜花、焚香等一应俱全……近年来,网络祭奠活动兴起,成为清明节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网络祭奠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已逝亲朋的哀悼,在他们看来,网络祭奠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祭扫方式。

  央视网报道,在江西南昌,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志愿者为烈士墓提供擦拭墓碑、敬献鲜花、行鞠躬礼等代为祭扫服务并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南昌市安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简恋介绍,还为有需求的烈属提供免费点对点代为祭扫服务,以视频连线或发送祭扫实景照片、视频等方式回应烈属的关切,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纪念缅怀英烈提供便利。

  据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报道,北京天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计划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原则,增加更多具有人文气息的服务,比如现场演奏一段逝者喜欢的音乐等。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大力倡导文明祭奠、低碳祭扫,鼓励群众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朗诵等方式缅怀故人,积极推广并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带领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网友表示,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云祭扫”“代祭扫”成为他们表达哀思的新方式。除了专门用于网络祭奠的平台,社交媒体上也有许多网络祭奠的小组,专供网友投稿发帖怀念已逝的亲友。

  民政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民众对网络祭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仅在清明节假期首日,全国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平台,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5.7%。总的来看,清明假期3天登录网络祭扫的群众21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92%。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论文章指出,清明节文明祭扫,了解先人事业功勋,学习继承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而对生者尽孝、及时厚养是对亲人最好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