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电 (邱海峰、赵婷婷、李媛)“这‘低碳’小番茄,不仅卖得火,味道也真不错。”在天津市宝坻区小辛码头村,村民孙利明边说边端起一碟番茄炒蛋递到父母面前,请他们品尝。
孙立明所说的“低碳”小番茄,产自当地劝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农业智慧大棚。走进大棚,眼前一片绿意盎然,工人们熟练地采摘和收割各类蔬菜。“种了几十年的菜,没想到能和‘低碳’扯上边。”该智慧大棚负责人王义顺说,“我们村大棚种植前些年已全部实现电气化,本以为‘科技到家’了,没想到还有比这更厉害的。”
让王义顺觉得厉害的,是国网天津宝坻公司从节能降碳角度出发而帮助当地大棚进行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在棚内安装智能固氮设备,直接生成农作物所需的硝态氮;同时通过太阳能土壤储热系统为大棚铺上“地暖”,实现一年四季都能高效生产。“咱以每个冬季可多种一茬黄瓜、西红柿为例,年产量可增加20%左右,而且用太阳能储热,这成本也能大幅减少。”王义顺说。
在大棚的角落里,摆着一台类似小型双开门电冰箱的设备。王义顺介绍,这就是实现蔬菜生产降碳的“秘密武器”,“生产运输氮肥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有了这设备,像外皮清脆、个头饱满的这种铁皮番茄,每亩较之前可少购买使用60%以上的氮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王义顺说,最近,他们为蔬菜设计了碳标签,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清楚了解减碳过程和效果,让百姓吃得更放心、更安心。从降碳到增产再到可溯源,小辛码头村的“低碳”菜正成为当地“新食尚”。
据介绍,截至目前,国网天津宝坻公司已帮助当地安装8组固氮设备,带动5500平方米大棚“低碳”蔬菜种植,蔬菜种类涉及番茄、黄瓜、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