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2月26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安心”行动

秦 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26日   第 07 版)

  2022年1月30日,这是除夕的前一天,天津心理师李军通过微信发给我一个链接《迎战疫情,天心协人在行动》。“天心协”,指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而这样的“行动”,他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心理辅导、精神安抚、案例分析、技术干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全国各地的机关、医院、学校、企业、社区、乡镇匆匆行走,他们面向心理创伤人员和广大民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焦虑、恐慌、抑郁、精神障碍等心“疫”抢时间、争速度,为一片片心灵的废墟点燃生命的烛光……

  “一般而言,疫情期间遭受心理创伤的人数,相当于死亡人数的60倍,这还不包括疫情本身带给民众的心理危机。”一位心理专家对我说,“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死亡、失踪人数达8万多,而遭遇心理创伤的人数至少超过460万。我国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也因此,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开展灾后心理援助的起始。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不同于地震灾难,这决定了在汶川地震灾区创造的灾后心理援助模式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地区。如果说心理战“疫”是又一次从零开始,那么,这个“零”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

  早在2020年1月23日,全国各地的心理机构频频告急:“一些人或一些群体中,各种心理创伤有上升、蔓延趋势……”

  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秘书长吴坎坎至今记得,四川德阳的心理志愿者吴雷、杨婕在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微信群里连声呼吁:“干吧!”

  只有让民众安心,才能为疫情防控赢得主动。

  “干!”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副主席刘正奎他们向春节期间的全国心理学界同仁吹响了集结号。

  远在澳门的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EAP工作委员会委员李明在线集结心理专家、心理志愿者近3000人,迅速成立了在线心理援助团。年近古稀的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樊富珉和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倪子君迅速成立由12位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心理援助公益热线项目,组织62位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医学专家和精神科医生上阵授课,并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时不我待,生死时速。终于,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导主办、挂靠中科院心理所、并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等单位承办的“安心”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刘正奎兼任执行委员会主任。这一天,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心理援助工作史册。

  当天上午,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EAP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占彪的妻子亲自开车,把丈夫送到刘正奎那儿。她叮嘱刘正奎:“这大过年的,我把占彪交给你了。”从那天起,史占彪整整60天没有回过家。

  雪纷纷,风萧萧。刘正奎、史占彪他们在机关的一个房间里,指挥全国心理学界的千军万马,向肆扰民众的“心魔”发起了总攻。

  多少个夜半三更天,刘正奎为了缓解团队的精神压力,常常组织大家摸黑下楼,在厚厚的积雪中散步,并美其名曰“踏雪寻梅”。踏雪是真,寻梅却完全是一种心理象征。夜深沉,星月稀。在刘正奎看来,那“梅”,是每个人心中燃烧的火焰。灯火阑珊处,没人知道刘正奎是否真的注意到大家踩出的一行行脚印。雪有多大,脚印就有多深。那样的脚印里,有起点,有千里之行的开始。

  “安心”团队的核心理念是:用心理科技应对,用专业思想支持,用科学决策布局。

  刘正奎认为,“安心”行动首先要解决那些心理工作者和民众在认知层面的“心”,只有撼动了这颗“心”,才有可能“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进而唤醒全社会的“安心”意识,助推心理工作者和民众彼此接纳、共融和联动,为此,“安心”团队把多种类型的“安心大讲堂”作为打开心灵之窗的一个突破口。

  网课、公众号、微信群……神奇的新媒体世界,成了一个个心理教练场,线上培训的指导性、实用性和感召力,很快在全社会产生了连锁反应,心理志愿者纷纷参训:100人……1000人……5000人……受益民众呈几何数猛增:10万人……200万人……600万人……

  夺隘闯关的“安心”行动实现线上“软着陆”之后,马上落实线下“硬着陆”。哪里有疫情,那里就是线下“硬着陆”的彼岸,以“千家机构”“安心小屋”为平台的心理干预、社会心理服务组织迅速向全国拓展:50家……500家……1000家……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四川……

  两年来,不少群众对授课专家的名字如数家珍:王文忠、张雨青、祝卓宏、肖斌……

  2021年12月,陕西、河南等省市的部分区县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中科院心理所专家祝卓宏团队和陕西省人民医院联合发起了心理援助行动,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西安长安!长安常安”。与此同时,团队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委会为依托,联合河南省27个市级心理咨询师协会,发起了“爱心战疫”“微心战疫”和“暖心战疫”三大战役为主的“万众豫心”行动。祝卓宏提出:“帮助老弱病残孕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和心理应激严重的群体渡过难关,让大家在困难面前看到希望,感到温暖。”

  匆匆,太匆匆的,是一个个心理志愿者的身影:傅春胜、魏悦、黄鑫、刘洋……

  没有炮火,没有硝烟;似闻炮火,似闻硝烟。成千上万的心理创伤人员走进了各自家乡所在地的“千家机构”“安心小屋”。进去时,表情阴云密布;出来时,心情拨云见日。一进一出,把重新找回的“心”装进肚子里。

  “看到孩子们的心情由焦虑趋于平静,我感到非常欣慰。”主持心理援助项目“绘本家园”的留守儿童研究专家韩茹对我说。

  可韩茹和自己的孩子,却天各一方。半年后她返回北京探亲,9岁的女儿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你再不回来,我就成留守儿童了。”

  韩茹用微笑面对自己的宝贝,尽管早已泪如雨下。

  “实践出真知”。一线心理工作者应对疫情编撰的心理科普类图书、资料有320多种,其中史占彪用短短3个月主编的《“安心”行动——心理教练对话战“疫”》一书,被广大心理志愿者、心理问题人员誉为减压“宝典”。

  在某医院,我的注意力被一位护士手腕上精致的“手镯”所吸引。她“噗嗤”一笑,说:“这是情绪手环,有了它,我随时能够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自测心理抗压的程度,及时调整心情。”

  我这才知道,“安心”团队与华为集团等企业合作研发的智能手表、情绪手环等情绪识别专用产品,在一些心理疾病易发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

  “安心”团队借助新媒体平台研发的“问题管理+正念冥想‘自助安心训练营’”医护版、亲子版、个人版、“爱她心坊”等十多种微信小程序上线后,短短几个月内,服务对象呈几万、十几万人的规模递增。参与研发的心理专家钱炜对我说:“心理援助和自我疗愈的结合、‘他助’和‘自助’的并轨,使心理干预工作如虎添翼。”

  钱炜带领的团队被刘正奎命名为“杏仁核”。“杏仁核”——大脑的危机预警中枢,也是“安心”行动的品牌项目之一,它更像研发团队扬帆大海的番号。桅杆之下,是舰,是海,也是一朵朵绚丽的浪花。

  “我终于走出了抑郁的阴霾,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儿,都可以直面应对了。”社区大妈杨彩霞对我感慨。走出心理阴霾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个杨彩霞、张彩霞、李彩霞……

  “安心”二字,成为社会心理、民众传统文化心理的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