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重头戏就是年夜饭。做一桌可口的年夜饭,带着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祝福,成了春节里颇有仪式感的场景。下面邀请6位朋友晒晒他们做的年夜饭和拿手菜,一起回味这个喜庆祥和、情意满满的春节。
苗寨里的“达昌扣”
█ 罗仕莲 贵州贵定 村民
我是贵州省贵定县德新镇四寨村的村民,我家过年的拿手菜是小米扣肉。
我们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过去是深度贫困村。那时村里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可以说除了过年,很难吃上小米扣肉这样的菜。
小米扣肉在苗语里叫“达昌扣”(音译),汉语谐音有来年抵达昌盛、家庭幸福美满的寓意,是逢年过节、亲朋聚会的必备菜。它的原材料主要是肉和小米,是苗族群众喜爱的一道美食,也是我家里每年必做的一道菜。
这两年,感谢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村里家家户户搞起了种养殖。我家今年养了5头猪,政府不仅提供猪种,农技人员和帮扶干部还经常到家里来了解猪的长势,提供养殖技术,寨子里生猪养殖业越来越旺。每到农历腊月,寨里陆续开始杀年猪,这也给做小米扣肉提供了好的材料。
制作小米扣肉的工序复杂,在用料选择、制作手法上十分讲究。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洗净后切成大块,放入铁锅里煮20分钟;再将煮好的五花肉切成肉丁,与提前浸泡一天的小米搅拌在一起,加入红糖、白糖、猪油。随后,切出厚薄适中的五花肉片,再在肉片间夹上豆沙馅,一片接一片平铺碗底,最后将搅拌均匀的小米和肉丁盖满肉片摆盘,放蒸笼里小火慢蒸。1个小时后,香喷喷的小米扣肉就可以出锅了。
制作完成的小米扣肉颜色鲜黄透亮,颗粒圆润饱满,小米融合了五花肉的香味,吃起来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正月间,家家户户拿这道菜招待客人。这碗“达昌扣”,对我们苗族来说,就是家的味道、过年的味道。
汪志球 张 韦整理
充满年味的糯米珍珠圆
█ 曹正方 湖北大冶 公司员工
小时候的年味儿,是从炸萝卜圆子开始的。记得那时候生活物资还很匮乏。萝卜圆子当时是家乡农村每家必备的食物。农村人喜欢用自家打的菜籽油炸萝卜圆子,这样吃起来味道更浓郁。当然,萝卜圆子除了吃起来外酥里嫩、鲜香可口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家人过年团团圆圆的寓意。
那个年代,只要过年,我家必然炸萝卜圆子。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成家之后,每年还保留着过年炸圆子的习惯,只不过炸的不是萝卜圆子,而是做糯米珍珠圆。
糯米珍珠圆的主要材料是猪肉和胡萝卜。经过多年的尝试,我选用猪肉时也有了一些讲究,太肥则口感油腻,太瘦不够滑润。只能是三分肥、七分瘦搭配,口感软糯适中,味道醇香。将猪肉和胡萝卜剁碎之后,加入适量苕粉、面粉、淀粉和鸡蛋,这样做的圆子易成型、不松散,吃起来鲜美嫩滑,口感结实,很有嚼劲。猪肉与粉调好之后,均匀撒些食盐、白糖、鸡精、花椒粉、小葱花、姜末,倒入一勺香油、生抽、料酒。
糯米有一道不可忽视的工序,就是必须用温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待糯米泡涨之后再倒入筛筐中滤干水。然后把捏好的肉圆放入泡涨的糯米中滚动,使肉圆子外层沾满一层糯米,最后逐个将粘上糯米的肉圆子放入蒸锅内,盖上锅盖,蒸到25分钟后关火,5分钟后即可出锅装盘。出锅的糯米珍珠圆上面粘的糯米粒晶莹剔透,形似珍珠,所以叫糯米珍珠圆;吃起来鲜美可口,细软糯滑,十分美味。
今年春节,我还是带着妻儿回到农村的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亲手做糯米珍珠圆,回味儿时浓浓的年味,怀念母亲炸萝卜圆子时的情形。更重要的是,父母逐渐老去,我们能够陪伴父母唠嗑,一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开开心心、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这才是最幸福的味道。
“颜值”和味道俱佳的拌彩丝
█ 侯 昕 广东广州 医院会计
我在医院工作,不方便回老家。今年春节,家住沈阳的公公婆婆就带着东北特产,来广州和我们过年。家里的年味,从老人进家门的那一刻就浓厚起来了。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我们定下了年夜饭的菜单——香煎黄花鱼,寓意年年有余;糖醋排骨,寓意甜甜美美;葱烧海参,寓意深深祝福;胡萝卜炒豌豆,寓意福禄双至;拌彩丝,寓意丝丝浓情;蚝油生菜,寓意恭喜发财。这些菜既有好寓意,又兼顾好味道。
能出现在年夜饭桌上的菜一般都是拿手菜。拌彩丝这道菜是今年的“新节目”。做这道凉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来自我爸爸的一句叮嘱:你婆婆家是东北人,爱吃凉菜。于是,我用白色的金针菇、红色的胡萝卜丝、黑色的木耳丝、绿色的黄瓜丝做材料,佐以酸甜鲜辣的酱汁,完成后无论是“颜值”还是味道都很出彩,抢先实现“光盘”。
吃年夜饭的时候,家住西安和沈阳的弟弟妹妹也通过视频“晒”年夜饭,大家闲话家常,隔空举杯,共贺新春。想起小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在过年时和常年在外的亲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却往往聚不齐;现如今,虽因各种原因还是不能相聚在一起,却可以互相通过手机听到、看到彼此。感谢科技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家人们实现“云团圆”!
声名远扬的家乡筒鲜鱼
█ 谢复玉 吉林长春 教师
大学毕业后,我告别家乡河南商城来到吉林长春。转眼25年过去了,我在这座城市的时光比在家乡还长,也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只是每逢春节来临,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漫过心堤,心中所念除了父母、亲人,还有故乡的味道。
故乡商城是大别山区一个县城,那里山清水秀,美食众多,有“炖菜之乡”美誉。腊肉、筒鲜鱼、老鸭汤、糍粑、绿豆丸子都是常做的菜。年岁渐长,我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家乡美味。今年春节,我做了一道筒鲜鱼。
可别小看筒鲜鱼,它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菜之一。据《商城志》记载,战国时期,当地山民为逃避战乱贮备食品,将鱼肉加入调料后放入毛竹筒内带进山里,存放十余日,做熟后,鱼味独特,香鲜可口,故而得名“筒鲜鱼”。
为了口味正宗,我请求父亲寄来新采制的毛竹筒,选用长春的野生胖头鱼,在母亲的视频指导下,将鱼洗净沥干切成块状,拌入姜丝、辣椒、花椒和盐,一块块地把鱼放入竹筒压紧,装满后密封严实,置于冰箱保鲜层发酵。半个月后,没开封就能隐隐闻到筒鲜鱼特有的熏香气。待要吃时,以葱、姜、蒜爆香,清汤煮沸,下入筒鲜鱼块,佐以料酒、陈醋,起锅时加入芫荽、葱丝,淋上少许热油激发出香气,这时才算制作完成。筒鲜鱼白里透红,肉质鲜嫩、轻触成瓣,味道别具一格,淡淡的竹香中略带腐乳味,吃起来口齿留香。
这些年商城山乡巨变,美食声名远扬。过年前,我看到家乡的官员在短视频里推介筒鲜鱼、腊肉等美食,还听说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这些美食做成了产业,再通过快递销往四面八方,真替家乡感到高兴。品尝着筒鲜鱼,感受着时代变化,我觉得每一天都感觉到满满的幸福。
过年时才出现的加蟹小笼包
█ 尒 东 西部战区某部 上等兵
春节是中国人都看重的传统节日。在外工作辛苦忙碌一年的人大多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就算路上再折腾,只要离家越来越近,就会越来越开心。
为了守卫祖国边疆安全,为了更多人阖家团圆的幸福,边防战士们需要坚守岗位。我作为其中一员,已经4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以前觉得过年没那么重要,现在却觉得越来越珍贵。
那时候,家里外公外婆会做一大桌子菜,大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年夜饭中,最让我怀念的菜是加蟹小笼包,这也是只有在过年时才能有的菜肴。
加蟹小笼包需要的食材很简单,但是做起来非常复杂。这道菜现做才好吃,所以在年夜饭前几个小时外婆就把面揉好,加上将猪肉冷冻后的肉冻,用盐抹过的猪肉,放入提前剥好的蟹黄,再用自己擀好的包子皮把它们包在一起,包出18个褶子来,放在蒸笼里蒸10来分钟,就大功告成了。咬下去有小笼包爆汁的感觉。蟹黄浓郁,再加上一点醋,味道就更鲜美了。
通常这道菜一上桌,就会被家人抢光。现在想想真是美好的回忆。每当我想起加蟹小笼包,以前过年的细节就历历在目。
现在过年时,我只能通过视频方式看看家乡的人,看着亲人制作加蟹小笼包。看着家人温馨地吃着年夜饭,我感觉特别幸福,因为身为边防军人,守护万家团圆、祖国安全,是我们的职责。
陈 聪 黄自宏整理
热乎乎的“家传菜”
█ 叶 亮 甘肃兰州 公司员工
我是甘肃兰州人,妻子是安徽铜陵人。今年我们原本打算回妻子老家过春节,但担心去后无法按时返回北京工作,就决定留京过年。
春节里,大家都喜欢做一桌拿手好菜,我家也一样。我最擅长做黄焖羊肉,这道菜是西北经典名菜,也是我们家的“家传菜”,听说父亲当年就是用这道菜追求到我的妈妈。我长大后,父亲又把这道菜教给了我。羊肉性温,最宜在天冷时食用,以调好的酱汁焖炖,肉软烂而入味,冒着腾腾热气,可谓色、香、味俱佳。年夜饭来上这么一道菜,家人吃得热乎乎的,衬托出春节其乐融融的氛围。
我做的另一道菜是红烧鱼。这里面有一件趣事:去年留京过年,我和妻子除夕时到超市买鱼,可是鱼早都被抢购一空。今年我们提前去菜市场买回4条活鱼,在家养了3天,除夕那天“现吃现宰”,避免了抢鱼之苦。除去这两道菜,我们还做了素什锦、糖醋排骨、烧鸡翅、炒毛豆、丝瓜汤、饺子等等。一桌“自己动手”的年夜饭,让春节变得更丰富充实,感觉生活更幸福。
农历虎年春节假期,就是这样忙碌又欢乐地度过了。如果说期盼,我希望来年春节能回安徽。家人非常盼望我们回去过年,尤其是我的妻子,她从南方嫁到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已经3年没回家了。期盼新的一年疫情尽早散去,希望能在铜陵过个团圆年,和亲友聚一聚,看一看铜陵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也希望身边人都能健康平安,希望没能在春节相聚的人们都能在今年团聚。
本报记者 王晶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