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1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文为媒:苏可和福德的故事

范立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21日   第 11 版)

  苏可(左)和福德在婚礼上。

  来自伊朗的Somy Kariman在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攻读领导力方向的博士。我还记得,她第一次走进孔院教室时,笑得甜甜的。我根据她名字的波斯语发音,为她取了中文名字——苏可,取可爱之意。

  2019年12月末,我邀请几位朋友和学生,一起来家里包饺子、迎新年。苏可接到邀请问:“老师,我可以带一位朋友一起来吗?”“好啊,欢迎欢迎!”苏可说:“您认识,他也是您的学生。”

  会是谁呢?我有些纳闷。“来了您就知道了。”苏可调皮地说。准备晚餐时,响起了敲门声。我开门一看,惊喜道:“福德,原来是你!”苏可身边站着的高大英俊的小伙子,正是我的匈牙利学生。

  在餐桌上,苏可和福德安静地坐在一角,开心又甜蜜。在大家的询问下才得知,他们因学中文而相识。

  孔院每学期结束时都会有一个结业典礼,以表演的方式汇报一学期中文学习的情况。

  2019秋季学期结业式上,有一个戏剧活动,来自各教学点的班级表演节目。苏可所在的班级原计划是男生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苏可伴舞。但男生怕唱不好,居然没来!这让苏可很是郁闷,遗憾地坐在教室后面,默默地看着手机。

  而福德所在的万华班,带来的是迷你课本剧,但福德重感冒。我在想,要是福德不来,就取消这个节目,没想到他还是赶来了。

  “我们演出结束经过教室后面,我注意到一个女孩正低着头看手机。我的心一下子怦怦跳,那一瞬间,我觉得遇见了我的女神。”福德回忆说。

  之后,福德给苏可发了一封长长的、表达爱慕的信。接到福德的来信,苏可只是莞尔一笑,礼貌地回了一封信表示他们不合适。但福德并未放弃,而是用执着而认真的态度温暖了苏可的心。最终,两人跨越国界、年龄、民族、宗教信仰,走到了一起。

  那天的晚餐,我们都为他俩祝福,但也为他们担心,这段爱情能否突破各种困难,继续走下去。确实,他们很快就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在筹备婚礼时,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婚姻登记需要苏可的婚姻状况证明,但正值疫情期间,苏可回家乡办理证明费了很多功夫。

  好不容易拿到婚姻状况证明,又遇到另一个问题——因为苏可的民族和宗教信仰,他们的婚姻要经过匈牙利和伊朗都认可的一家清真寺登记和祝福。但受疫情影响,当时能办理相关手续的、距离最近的清真寺,也在奥地利。所幸,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赶到了奥地利,在清真寺得到祝福。

  2020年夏天,这对新人正式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匈牙利婚礼。大家特别激动,为他俩选了一件特别的礼物,并在礼物上写了一段话:“福德苏可,百年好合。天涯海角,汉语为媒。”

  那天的苏可,打扮得像个仙女;那天的福德,像一个英俊的王子。婚礼上,福德的亲戚朋友像迎接女儿一样,欢迎苏可“回家”。当福德将婚戒戴在苏可的手指上、证婚人宣布礼成时,福德的妈妈很是感动。

  爱情真的很奇妙,发生可能只在一瞬间——跨越国籍、跨越信仰、跨越年龄。

  福德有匈牙利小伙子的执着、坚韧和勇气,苏可拥有对未来的自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他们跨越重重挑战在一起,既是缘分,也是努力争取的结果。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中文是他们连接彼此的桥梁。

  2022年年初传来好消息,苏可正在争取今年夏天拿到博士学位。或许这个夏天,他们会再次给我们一个惊喜。

  (作者系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