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近期,各地各部门一系列聚焦节粮减损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节粮减损,增加“无形良田”

邱海峰 徐俊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04日   第 11 版)

  不久前,2021年江苏省秋粮机收减损大比武洪泽赛区在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举行。活动旨在推进水稻机收减损工作,引导广大机手和农户按标准按规程作业,降低稻谷收获环节损失,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万 震摄(人民视觉)

  增产与减损并举,将“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的理念贯穿到生产、收获、储存等多个环节,可以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城南实验学校师生到当地农田中开展农耕文化体验,了解粮食来之不易,树立节粮观念。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丰收之后,如何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粮减损是关键一环。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推动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节粮减损目前形势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

  

  粮食全产业链均存在浪费问题

  “现在出去吃饭,经常可以看到‘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光盘行动’这样的标识,餐厅服务员会提醒按需点菜,吃不完的饭菜打包也很常见。”聊起外出就餐的感受,上海市民沈茹直言这几年“变化挺大”。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2021年节粮减损力度进一步加大: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通过,治理食品浪费行为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40条具体工作任务;10月,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提出18条举措……

  为何如此强调节粮减损?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院长、河南省首批特色智库粮食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孙中叶表示,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浪费问题仍较严重,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都存在明显的损耗。如能很好地解决损失浪费问题,就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0%以上。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食品浪费总量达到9.31亿吨,可装满2300多万辆载重40吨的卡车,车辆首尾相连可绕赤道9圈左右。其中家庭消费环节占61%,零售环节占13%,食品服务环节占26%。

  开展节粮减损对生态环境也有好处。研究显示,每生产1千克食物意味着5.22千克二氧化碳、220克氮和40.56克磷的排放。孙中叶表示,“推动节粮减损,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相关环节的能耗会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排放,这本身就是一个保护生态、减排降碳的过程,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

  如何实现节粮减损?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提出了不少针对性举措。

  当前,秋粮收购正加快推进,但雨雪天气带来挑战。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航介绍,持续降雨降雪容易造成粮食发霉变质,这时候烘干设备就显得很重要。“近年来,我们加大粮食产后烘干的投入。2021年共烘干春夏小麦1.8万吨、秋季水稻2.5万吨。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免费为农户提供1万吨小麦和2万吨水稻的烘干服务,有效降低了粮食储存环节的损耗。

  围绕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提升烘干能力。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加大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烘干用地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

  政策推动下,各地积极做好烘干服务。数据显示,秋粮上市以来,山东280家产后服务中心帮助农户清理烘干粮食100多亿斤,节粮减损4亿斤;四川353家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粮食20多亿斤,节粮减损1.4亿斤;江西326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近1400个乡镇、530万农户,预计带动农民增收超过3亿元。

  加工是节粮减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一些消费者存在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饮食误区。数据显示,我国市场供应的标一以上精度的大米(精米)占90%以上,面粉中特一粉和特二粉(细面)之和超过70%,加工精度更高的麦芯粉、雪花粉等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孙中叶指出,米面并非越细越白就越好,过度追求精米细面既损失了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降低了粮油出品率。

  “要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为节粮减损提供有力支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说,针对粮食加工过精过细问题,国家科技计划围绕大宗面制品、米制品和油料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突破绿色加工、适度精炼技术、高附加值制造技术以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助力解决我国粮油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素流失、蛋白质功能损伤等问题。争取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同时,为人民提供营养可口的粮油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健康消费需求。

  针对播种粗放、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机械和关键技术;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节粮减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同样重要。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等日前印发的《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提出,除了推进粮食消费前各环节减损,还要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加强公共机构餐饮节约、促进食品合理利用。

  业内人士指出,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应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健全行业标准、服务规范。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在菜单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的展示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餐饮服务经营者反食品浪费行为规范》,提出餐饮服务经营者应提供不少于2种的套餐标准,套餐标准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应提示消费者点餐量可能带来的浪费,有条件的可以给出用餐量建议。用餐完毕后,应提示消费者将剩余饭菜打包。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诱导、误导或者以包间费等方式变相设置最低消费额。

  企业也在积极行动。西贝莜面村外卖部负责人介绍,“现在年轻人点外卖需求逐渐增大,如果都提供大份食物,容易造成浪费。为了满足顾客单独就餐需要,减少食品浪费,我们在外卖菜单中重点推出了‘一人食’产品。”

  不少食堂开始推出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根据学生在食堂内留言板和学校公众号上的反馈,学校北区食堂现在推出了更多品类的小份菜。”复旦大学学生小陈表示,“和家里人去外面吃饭我们习惯把剩余饭菜打包,但在学校里打包不现实,上课拎着不方便,宿舍里也没有冰箱,小份菜很好满足了吃多少买多少的需求!”

  “过去一年,我国推出的节粮减损政策举措涉及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系统性更强,更强化刚性制度约束,这是很大的突破。”孙中叶说,但要确保相关政策举措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还需各方面协同发力,例如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做好舆论监督,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严格控制酒席规模和标准,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此外,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健全常态长效治理机制,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