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坚定文化自信 追求德艺双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16日   第 07 版)

  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编  者

  

  写出真正叫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束沛德

  我今年已经90岁了,听说是这次全国作代会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代表。1953年以来,我连续参加了9次全国作代会。近70年间,在历次作代会中,我先后担任大会主席团秘书、简报组组长、大会副秘书长、大会代表等,从弱冠之年到耄耋老人,真切感受到了祖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参加了这么多次全国作代会,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党中央对文学艺术事业和文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尤其是现场聆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很亲切很温暖,每一句话好像都讲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总书记说,“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这是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莫大鼓励和鞭策。

  第二个印象,就是要出好作品。好作品怎么来?这需要作家德艺双修。作家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一个心地纯净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叫老百姓喜爱的作品,才能发挥文学作品以德化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作用。

  第三个印象是,青年是文艺工作的未来。老舍先生讲,青年作家应该有修养。巴金先生曾深情寄语青年作家:“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期待着青年作家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虽然我也写过三卷本自选集,出版过《束沛德文学评论选——儿童文苑纵横谈》《我这九十年——文学战线“普通一兵”自述》等书,但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文学组织工作者。说句玩笑话,我是文学舞台上跑龙套的,是为作家和文学事业服务的。虽然已经老了,但是我要把“龙套”跑到底,要继续见证当代文学的辉煌。

  (作者系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吉狄马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我们进一步推动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根本遵循。讲话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高度,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今天的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说:“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一名诗人,我对此深有体会。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联结在一起。如果说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是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前提,那么文学就是让我们彼此灵魂相通的纽带。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文学交流可以成为国与国之间增进友谊互信的“助推器”,也可以成为处理双边摩擦的“减震器”。作为生活在当下、人民养育的诗人,我们要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做人民欢迎、社会尊重的曲艺家

  姜  昆

  我是第八次参加全国文代会了。40多年来,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这次文代会,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意义非凡。

  12月14日上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和广大文艺界的代表们一起,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我感受最深的是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艺术领域如何树立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树立文艺界良好的社会形象。曲艺艺术,向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长期以来,曲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创作了大量精品,也坚持高度自律的文艺行风要求。

  这些年,以乌兰牧骑小分队为榜样,曲艺总能在第一时间到人民群众最需要欢笑、温暖和力量的地方去,文艺“轻骑兵”的足迹走遍了中华大地。随着中国曲艺大踏步走出国门,曲艺之花绽放在世界各地。近年来,曲艺事业取得了一个个重要成就,留下了一个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口碑之作、扛鼎之作。这些都离不开曲艺为之坚持坚守的天然秉性、价值追求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曲艺事业不断迎来新的辉煌。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广大曲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做人民欢迎、社会尊重、在历史的画册上能留下美好身影的艺术家。以奋斗创造历史,用实干成就未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曲艺人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向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

  于  冬

  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人民是文艺之母。”

  近年来,博纳影业在创新中国新主流大片的道路上,致力于关注和致敬各行各业的平凡英雄。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决胜时刻》《建军大业》《中国机长》,到今年献礼建党百年的《中国医生》《长津湖》,完成了中国新主流大片的再次升级。一个个真实的人间奇迹,展现的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艰苦奋斗、奉献牺牲的群像。

  今年,电影《长津湖》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成绩背后,是上亿人次观众的合力托举,是当前中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居世界首位的有力支撑。新纪录,彰显了中国电影人的精神与力量,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与潜力,彰显了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折射了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也为全球电影产业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全面复苏注入了动力和信心。

  “十四五”奋进的脚步铿锵有力。聚焦“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电影工作者,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融入奋斗新征程,鼓足干劲勇担时代重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守正创新,努力提高电影作品的质量。质量是电影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回馈伟大时代,向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我们要握紧时代的接力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继续贡献中国电影人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吴为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充分说明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当听到总书记说“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时,我热血沸腾,高度的信任化为无限的动力,更坚定了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恢宏气象的信念与信心。

  迄今为止,我已创作了近600件表现中华民族历史的人物形象雕塑,其中有50多件立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场所。比如,立于希腊雅典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落户意大利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这些作品都是以对话为主题,表达了“和平”“平等”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用艺术的形式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史铸就了伟大精神。我们不仅要在人民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要在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中找寻资源,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获得精神力量。

  总书记要求我们“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未来,我将继续以创新精神创作出更多作品,为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像一滴水,融入生活的海洋

  金仁顺

  生活浩大无边,生活细小微妙;生活是星辰大海,生活也是一草一木。作家是生活经验的经历者、观察者、采集者、总结者,同时又是生活经验的表现者。生活经验经由作家的汇聚、累积、化合,提取成为多姿多彩的文艺作品和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这样深刻指出。作为人民的一分子,作家要把自己像一滴水那样融入生活的海洋里,越是沉浸在生活经验里,就越能保持创作的激情和后劲,写出来的作品就越能有内涵、有深度。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的写作资源多是从小时候的煤矿生活而来,还有就是和我的朝鲜族民族身份有关的故事。最近几年,我写作的重心开始改变,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写我居住十年的一个小区里形形色色的邻居,十年间,他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写了一组《众生》,里面是白描式的12个小人物的故事;还写了《小野先生》,隔着几十年岁月,去触碰战争的残酷和人的勇敢。我越来越意识到,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每一位作家的幸运。这个伟大的时代也赋予每一位作家责任。我们或许没有那么多的才华和那么强的能力,但我们要有理想、有责任、有勇气,写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

  (作者系吉林省作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梁  平

  从第一次参加全国作代会至今,一晃20年了。20年来,中国文学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令人倍感欣慰和自豪。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的召开,适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文学的新集结,也是永远跟党走,跟随祖国迈向新的伟大征程的又一个起点。这既让我们感到光荣与骄傲,也意识到新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其中,给我震动特别大的,一是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殷切希望作家、艺术家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恢宏气象,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全方位”“全景式”和“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是总书记提出的希望,更是党对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新的百年赋予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二是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总书记深情地说“人民是文艺之母”,令人难忘。作家、艺术家是不是真的心系人民,是不是真的为人民书写,是事关立场、方向和情感的大判断、大选择,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作者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主席)

  版式设计:潘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