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做守护传统的涓涓细流(文化只眼)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22日   第 07 版)

  在“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闭幕的前几日,终于去看了这场“金秋最值得去的展览”。当天虽然不是节假日,且严格执行限流和预约制度,但不出意料的是,展览仍然吸引了一大批观众。观展热情在展厅内持续升温,与雁翅楼外凛冽的寒风形成强烈反差。

  能被网友们评价为最值得去的展览,故宫敦煌特展的受欢迎程度显而易见。首先,其出自北京故宫和莫高窟两大极具“文化硬核力”的世界遗产,以及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两大极富“创新战斗力”的文博机构。这样规格的展览别说放在国内,走出国门那也是相当“能打”。其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不用出京就可以“走进”千里之外的艺术宝库,如此丰盛的文化大餐自然受到老百姓的拍手称赞。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藏品千千万,莫高窟里的石窟、壁画、佛像等文物又具有不可移动的特点,要把两者结合到一起,给观众带去美与思,难度其实特别大。此次特展巧妙地根据主场的建筑格局,找到了三个主题:一是突出“精华”,探幽索隐敦煌石窟、壁画、佛像艺术的创造过程,让没去过莫高窟的人也能初窥堂奥。事实上,即便如笔者去过三次莫高窟,在这个主题中也获得了许多知识普及,受益匪浅。二是突出“人间”,以故宫和敦煌中的服饰、音乐、建筑等为线索,将历史与当下做了很好的勾连,让人清晰感受橱窗里那些数千年前的文物并没有远去,而是一直活在我们身边。三是突出“传承”,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文件资料,大视角回望了中国文物保护的漫漫艰辛路。

  展览的尾声特别令人难忘,那是一幅由几百位人物交错组成的巨型照片,他们的名字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许多观众驻足在此,湿润了双眼。

  这是此次展览最为华彩的篇章。紫禁初开、风雨敦煌,众心一念、薪火相传。从帝制终结到筹设古物陈列所,从历经战乱到文物南迁,从绽放活力到跨越600年成为“网红”;从孤悬沙海、乱世难安、衰微不绝,到一批批文化工作者逆行而来、聚沙成塔、赓续文脉……文物不会说话,但它却分明向人们诉说着一部缔造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奇迹的历史,一部从文化衰败到文化兴盛、从文化不自信到文化自信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史。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今天,我们何其有幸能走近遍布神州大地的一处处文化遗产,目睹绵延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如何活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传统文化全面振兴的时代,无论文化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我辈更应笃志前行,如此次特展“敦行故远”所寄托的愿景一般,身体力行去做那守护传统的涓涓细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长河奔腾不息,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