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潜力无限 前景可期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发展高峰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苗 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0月08日   第 07 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电影虽然与历史最好时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今年从春节档到七一档,再到中秋档和国庆档,中国电影向好的趋势也引发社会关注。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为了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目标,中国电影应该怎么办?9月22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发展高峰论坛——恰是百年风华·庆祝建党百年电影主题论坛举办。业内人士回顾影史经典,致敬电影前辈,共话电影艺术,展望下一个百年开启之时中国迈向电影强国征程的光荣之旅。

  感恩时代 共享资源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若清认为,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近年来不少国产电影力作都是集中很多资源来进行创作的,“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这些影片特别鲜明的特点就是共用、共享了行业所有资源。”

  博纳影业在创作新主流电影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博纳影业行政总裁蒋德富说,现在拍摄一部作品,比如《长津湖》时,确实能够感觉到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强大的保障体系,是集体战斗,“感谢我们国家的制度,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他表示,博纳近年来一直在探索主旋律电影如何走进市场,让更多观众接受,“我们想更多地用电影记录时代,记录共和国每一个值得记录的平凡的人、每一件平凡的事。”

  十几年来,互联网行业与电影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说,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看电影,时间、空间成本越来越低。随着疫情常态化,互联网上电影的单片点播方式越来越被看好,可以单片付费,也可以包月。有人担心影院和互联网两个传播渠道会形成竞争,他认为,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两个渠道会各自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影,发生分化,各有观众。

  潜心创作 致力创新

  “电影公司的使命就是生产好的内容。”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电影行业遇到了困难,一些电影公司的运作出现问题,“光线相对来说稍微好一点,主要原因就是光线坚守了内容布局。”他介绍,光线把内容生产分成3部分:重点题材、重点项目的制作,比如《革命者》;探索新类型和新题材的常规市场制作;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说、人物、故事打造的动画电影系列。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今年的主旋律影片《1921》《革命者》等都突破了原有的创作思路,艺术形态、风格甚至剪辑方法都有所创新,做了很多可贵的探索。

  今年以来,《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影片受到观众青睐。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强认为,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当前,相对家庭化、情感化的影片更受市场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电影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结合体,影视公司和创作者要不断与时俱进,尊重观众和市场。”他说。

  提高技术 保持信心

  傅若清认为,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关键之一是提高技术。电影是艺术和技术的载体,需要仪式感和社交属性,“要让观众自觉自愿地花时间、精力、金钱走进电影院;没有技术的加持,电影的艺术性也会降低。”

  “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个字:信心。”蒋德富说,疫情之下,很多人还在坚守,“就是因为觉得中国电影市场能行,我们的选择没错。”他表示,信心第一来自国产电影技术的提升,能够解决以往拍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来自观众,“电影的观众依然还在,而且中国观众非常支持国产电影。”

  中影的抗疫题材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博纳的谍战题材影片《无名》,光线的主旋律影片《狙击手》,保利的《扫黑行动》《扫黑决战》,万达的抗疫题材电影《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和低成本青春片《想见你》……论坛上,各家影视公司也透露了正在创作中或者已经拍竣即将上映的新作,显现出中国电影的希望和活力。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题是“新机·新局”。中国电影业必将不断奋发进取,推出更多佳作,记录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