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陈劲松、刘乐艺)在9月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等负责人对做好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政工作承担着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任务。”李纪恒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努力使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质量更高,主要取得三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兜牢民生底线,帮助广大特殊困难群众同步进入全面小康。2017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县(市、区、旗)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动态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20年底将1936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兜底保障脱贫,截至2020年底将4425.9万人纳入城乡低保。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绝大多数党组织书记当选村(居)委会主任,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5.7%,总数达到51.1万个;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养老托幼等多种服务载体不断涌现;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便民利民商业服务更加便捷,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拓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在提供婚姻管理服务方面,推进服务型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惠民殡葬政策覆盖全部困难群体,引导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在区划地名管理方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采集地名1300多万条,建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在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介绍称,近5年中央投入50亿元支持居家社区养老试点,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29.1万个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嵌入式养老机构因此应运而生,服务在老年人身边。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优抚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疫情防控过程中,广大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累计捐赠的资金达到396.27亿元,物资达到10.97亿件,为全国抗击疫情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说。
“我国社会组织广泛分布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三五”期间全国有9万多个社会组织直接开展了脱贫济困项目,投入资金达到1245亿人民币,受益对象超过1亿人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昭示着我们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纪恒说,“民政工作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持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