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世界遗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报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06日   第 11 版)

  吕 舟

  默罕默德·朱玛 Muhammad Juma

  景 峰

  杜 越

  “需要非洲建立基于自身文明特征的表达体系,需要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到非洲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吕 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非洲的遗产是整个世界遗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洲文明展现的多样性是世界遗产名录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非洲对世界遗产公约前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非洲遗产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不足,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世界遗产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对非洲文明的阐释和认知体系。这需要世界遗产公约的各个方面共同进行能力建设,需要非洲建立基于自身文明特征的表达体系,需要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到非洲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使非洲遗产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充分和深刻的表达。

  “对于非洲地区而言,中非之间世界遗产领域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默罕默德·朱玛 Muhammad Jum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区主任

  非洲地区已于2020年完成第三轮定期报告工作。结果表明,能力建设依旧是该地区缔约国遗产保护工作的优先事项。

  目前,只有20个非洲国家制定了有关遗产保护的国家层面能力建设战略。对于非洲地区而言,中非之间世界遗产领域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能力建设的目标群体是政府机构、遗产从业者、社区、利益相关者、青年、大学和研究所等等。非洲地区的能力建设将通过4个关键战略领域寻找和引进创新理念,使其自身能力得以提升:中非之间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非洲实施第三轮定期报告的成果、从中国的保护经验中学习和传授技能和知识、申报和管理以及填补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战略中的空白。总体而言,定期报告是能力建设的基础,大学等研究人员或遗产地在地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成为非洲发展遗产专业保护知识的关键。

  “中非能力建设国际合作首先可以从针对世界遗产提名的国际援助、相关培训,以及专题研究入手。”

  ——景 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

  中国和非洲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遗产领域有着许多共同的机遇和挑战。2021年是《世界遗产公约》能力建设战略通过10周年。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的《福州宣言》呼吁加大对非洲和小岛屿国家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通过能力建设活动来实现。

  中非能力建设国际合作,首先可以从针对世界遗产提名的国际援助、相关培训,以及专题研究入手;其次,针对非洲的世界遗产尤其是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可以加强数字技术在有效改善遗产地管理和可持续旅游方面的应用,利用新技术、优化创新性解决方案;最后,中国也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鼓励非洲世界遗产专业人员提高能力。

  中非在世界遗产领域的全面合作将会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典范。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的框架下,通过能力建设能为各个机构和大学、专业人员和中非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提供有力的合作交流平台。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包括其他亚洲国家一起来开展一系列更加务实的世界遗产领域国际合作。

  “建设和平、繁荣的非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文化振兴与精神的构建。”

  ——杜 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联部非洲项目协调部主任

  中非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是情势所需,大有可为。

  这主要体现在落实非盟《2063议程》。建设和平、繁荣的非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文化振兴与精神的构建。因此,唤起对体现非洲大陆本源并具有杰出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挖掘与认识,对于非洲大陆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特性与价值的认同、对国际社会正确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进程与文化特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中非在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能助力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提高遗产保护的科研水平,改善管理条件,改变目前很多遗产处于濒危清单的状况。

  中非遗产领域的合作还应体现在促进大学生的青年交流方面。非洲是人口最年轻的大陆,广大青年是遗产保护建设者,也是非洲发展的主力军,中非青年在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有助于加深思想与文化上彼此了解,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助于巩固面向未来的中非伙伴关系,共同推动非洲的发展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