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国归侨、抗战老兵苏青之子苏穗生回忆父亲——

“爱国爱党是他的坚定信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17))

本报记者 高 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01日   第 06 版)

  一九三八年年二月十一日,苏青(左四)和一批泰国华侨青年自曼谷乘船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1943年,苏青在山西省兴县甄家庄地区反击日伪军“扫荡”时缴获的望远镜和皮手套。

  苏青全家合影。一排左侧为苏青,二排左起第三人为苏穗生。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百年航程 赤子侨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上,一张1937年由曼谷炮台县开具的侨民返乡许可证,默默讲述着泰国归侨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这份返乡证的主人是泰国归侨、抗战老兵苏青,他的子女于2014年将返乡证捐赠给华侨历史博物馆,与返乡证一同捐赠的还有34件苏青保存的历史文物。

  新四军职务胸章,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证书,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军官的望远镜、皮手套……这些苏青子女捐赠的文物在博物馆引人注目。苏青长子苏穗生告诉本报记者,让更多人了解华侨华人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贡献,是他和兄弟姐妹6人的共同愿望。以下是苏穗生对父亲的回忆。

  

  归国——

  回国抗日是共同愿望

  1938年2月,抗日烽火遍燃中华大地,我父亲苏青从泰国回国。那时,他刚满20周岁。出发前,在即将开离曼谷的轮船上,他和同行旅泰华侨青年留下一张合影。合照里的青年身着衬衣,面带微笑,意气风发。回国抗日,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回国之前,我的父亲已在泰国深入参与共产党领导的系列活动。1918年出生于广东揭阳的他,1926年随父母到泰国谋生。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部分中共党员流亡东南亚。1929年,父亲在曼谷罗斗圈小学当工读生时,通过当地的共产党组织成员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父亲积极参与当地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参加共产党在泰国领导的“反帝大同盟”“暹罗华侨抗日救国联会”下属的“工人抗日救国会”“学生抗日救国会”等组织。1937年10月,父亲在泰国加入共产党。1938年2月,父亲受共产党泰国分支组织的派遣回中国学习。

  在广东汕头登陆后,父亲一行辗转到福建龙岩加入新四军二支队,之后受组织安排前往延安学习,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四期一大队军事第九队学习。在泰国艰苦求学的经历,让父亲对回国后的学习机会分外珍惜。在抗大,父亲受到大队嘉奖,奖品笔记本保留至今。在父亲的抗大毕业证书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正是父亲的信念。

  投笔从戎是父亲学成后的理想。1940年,父亲在延安抗日军政学院继续深造。194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晋西北一二〇师三五八旅晋绥军区三分区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作战——

  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

  在所有捐赠品中,父亲缴获日本军官的望远镜,是我们兄弟姐妹最喜欢的一件。这是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参加甄家庄战役歼灭日寇春川大队时缴获的战利品。父亲曾讲起这场战役的惊险过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3年9月,八路军晋绥军区部队在山西省兴县甄家庄地区反击日伪军“扫荡”,日寇春川大队在甄家庄连续三次陷入八路军的包围中。10月8日晚,日寇百余人企图偷袭我父亲所在的八路军指挥所,以突破八路军包围。当时作为军分区作战参谋的父亲,立即策马奔赴军区前线指挥所报告情况,请求前线派兵增援。父亲只身在山涧中策马狂奔,山涧两边的日寇不断对父亲开枪。父亲成功抵达前线指挥所汇报情况,领来增援部队,将偷袭的敌军击退。最终,八路军在10月11日将敌军歼灭,歼灭日寇70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15挺、长短枪203支。战斗中,父亲缴获了日本军官的望远镜和皮手套,斑驳的皮镜壳里还有一块白绢,上面残留着暗红的血迹。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很喜欢这个望远镜。父亲闲时会坐在家里房顶的天台,用这个望远镜教我们看星象,哪个是北斗星,哪个是天秤座,哪个是猎户座……这些父亲行军作战时为辨别方位积累的实用知识,成为和我们休闲娱乐时的有趣谈资。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纪念品是父亲和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父亲口中刺激的战争“故事”,是他亲身经历的九死一生。

  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多次参加反扫荡、反蚕食战斗,因作战有功,两次获得军分区的通令嘉奖。行军打仗时,父亲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父亲的战友曾经跟我说,当时,他常常帮别的战士背枪,一人肩上扛着几杆枪,像铁打的似的。

  传承——

  让更多人了解华侨华人贡献

  从20岁义无反顾回国抗日,到参加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州市政府部门任职,父亲的一生都在为他眷恋热爱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20世纪30年代,像父亲一样从泰国回国参加抗战的旅泰华侨非常多,其中许多华侨青年都在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70年,受父亲的影响,17岁的我参军入伍。临走的前一夜,父亲把我叫去,嘱咐我在部队“一要相信党,二要相信人民群众,三要相信社会主义道路”。当时还在叛逆期的我并不太理解,但在部队和之后的人生道路中屡次遇到困难和抉择时,父亲的这三点叮咛让我一直走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爱国爱党是他的坚定信念,也是他对我们兄弟姐妹的终身教育,尽管从事的行业不同,我们兄弟姐妹6人都是早早入党的“老党员”。

  从部队退役后,我在工厂从事微型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工作,之后出国留学,归国创业,无论是学习技术,还是开办企业,父亲从小教育我们的“勇敢、节俭、助人为乐、脚踏实地”,都在时刻提醒督促着我。1995年起,我经营的公司设立新力苏青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国内在学但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至今已捐助了500余人。父亲的教诲,不仅在家族内传承,也通过我们的努力,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

  1997年,父亲因心脏病发作不幸辞世。在整理父亲遗物的过程中,我们兄弟姐妹日渐萌生把父亲的“收藏”捐赠出去的想法。2014年,经过慎重思考,我们决定,将父亲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遗物全部捐赠给新筹建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在中国抗日救亡、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广大华侨华人贡献了许多力量。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华夏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