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政协礼堂的故事

本报记者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12日   第 05 版)

  全国政协礼堂。
  资料图片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览现场。
  资料图片

  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政协礼堂。
  资料图片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哪里?中共八大代表黄宝妹珍藏的编号为000720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补代表名单》原件什么样?近期,《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作为一个常设展,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为什么展览设在这里?原来,全国政协礼堂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同时,这里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过的辉煌历程。

  全国政协礼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这座庄严典雅的建筑,是新中国较早的重要建筑之一。全国政协礼堂的门额上,高悬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整座礼堂尽显庄严宏伟、朴素典雅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建筑的非凡气派。近日,本报记者对中国政协文史馆进行了采访,了解全国政协礼堂所见证的辉煌历史。

  

  从设计到施工用时不到两年

  全国政协礼堂所在地原为清代顺承郡王府。民国时,张作霖买下这座府第作为大帅府,张学良曾在此居住。全国政协机关搬来不久,于学忠代表张家办理了卖房手续。

  在全国政协机关老干部局汇编的《我与政协同行——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全国政协机关老同志回忆文集》一书中,全国政协原文书处处长王运深回忆,全国政协成立初期,在中南海东花厅办公,由于政协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不断增加,全国政协机关用房需要扩展,同时也为政协对外联系方便,经中央领导决定,1950年9月底,全国政协机关搬至原顺承郡王府办公。

  全国政协礼堂是在周恩来亲自筹划下建造的。周恩来提出,要给全国政协建造一座能容纳1000多人的礼堂,以便全国政协委员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活动。政协礼堂于1954年筹建,1956年正式竣工。

  据参与过相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介绍,当时这项工程实际上是受时任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领导的,他主持召开了两次工程建设会议。

  第一次会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电业局、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齐燕铭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然后讨论了选址问题和各单位分工协作问题,最后决定在政协机关院内盖。考虑到礼堂建成后除政协使用外,中央和国家机关还会有一些重要活动要在这里举行,因此在设计方面要有翻译室和翻译装置。

  第二次会议是讨论设计方案。方案为大会场分上、下两层,可容纳1300余人开会,几个休息厅都比较大。一楼设五个会议室,其中第二会议室可容纳200人开会。三楼有一个800平方米的大厅,既可开各种会议,也可举办各种文娱活动。礼堂开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北门正对着政协机关,南门是正门,南门外开一条马路。

  由于建设政协礼堂是中共中央直接抓的项目,参加建设的各个单位非常重视,都派出著名工程设计师和优秀施工队伍。所以,政协礼堂工程质量堪称一流。

  “开工后,全国政协机关100多人不分男女,轮流参加义务劳动,有的搬砖,有的抬土,我们年轻力壮的男同志用小车推水泥。整个工地热气腾腾,一片繁忙景象。在多方大力支援下,不到两年,礼堂就落成了。”王运深在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

  据参与过相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说,1955年下半年,周恩来来察看,他仔细看了一遍各厅室,应该是比较满意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2018年6月21日,全国政协礼堂门口,悬挂上了一块崭新的牌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块铭牌,背后又有何渊源呢?

  原来,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并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的开端。大家耳熟能详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出自此次大会的开幕词。

  在政协礼堂新近推出的中共八大历史陈列展中,记者看到,展览展示了毛泽东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修改稿的批示,周恩来对政治报告的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稿,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共八大开幕词大纲,中共八大代表及工作人员珍贵口述访谈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积极探索。

  现场还有一份特殊的展品,其主人是当时参加中共八大的代表黄宝妹。黄宝妹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是第一代劳模,也是“七一勋章”的获得者之一。

  据展览讲解员宋维峰介绍,为了筹备此次展览,工作人员通过多方面渠道和老人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后,黄宝妹决定将她珍藏多年的编号为000720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补代表名单》原件等借给展览展示。

  宋维峰介绍说,在中共八大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向大会赠送了一件礼物——雕刻着长征中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时情景的工艺品。

  当时,李济深激动地说,我们用这件礼品来象征我们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舟共济,胜利地过渡到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中共八大在政协礼堂召开的消息激励着全体礼堂员工。

  在《我与政协同行——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全国政协机关老同志回忆文集》一书中,全国政协原行政处处长苏林云回忆说,当时,大家都纷纷表示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大会服务工作,保证会议顺利进行。“我们从人员调配、安全保卫、会场布置、招待服务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还组织服务人员到外单位学习和操练。为了解决礼堂的座位数量问题,在一楼把所有座椅都移动位置,增加了两排桌椅。”

  解决270人上主席台是一个难题。因为要求会议进行时,坐在下面的代表们能看到主席台上的人。而主席台只有16米宽,每排最多只能坐30人,需要安排9排座位。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多次向有关单位和能工巧匠请教,最后确定了解决方案:第一排座就在地面,从第二排起每排高出20厘米,共做了8排高大地坪,每排都设有固定的栏板以保证安全,这样共设计制作了80多块挡板。在两侧和后排还留了走道。

  苏林云在回忆文章中说:“八大会议就要闭会时,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对我说,毛主席说这次会议期间,礼堂同志很辛苦,他要在会议结束的时候见见大家。……当毛主席面带笑容,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同志们辛苦了’的时候,大家都拥着毛主席走到北门厅,很多人都激动地哭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我终生难忘。”

  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辉煌历程

  政协礼堂外型庄严典雅,既高大又豁亮,是新中国较早的重要建筑。落成60多年来,政协礼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过的辉煌历程。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邓小平发表祝词。这次大会决定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据苏林云回忆,上世纪50年代末,政协全国委员会还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照顾党外政协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的生活,政协机关增设了服务科,帮助委员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1959年底至1960年春,全国政协在礼堂筹办文化俱乐部。被邀请的委员对俱乐部各项工作十分积极,经常提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苏林云记得,陈铭德委员对书画室工作十分认真,常常陪爱好书画的委员聊天,对委员的书法和绘画进行登记整理。邓季惺委员还亲自到厨房做过拿手的四川泡菜,郭秀仪委员做过拿手的罐罐鸡,受到用餐委员的欢迎,也给餐厅增添了融融乐趣。

  党和政府通过人民政协把温暖送到政协委员和其他党外人士心上,不少委员把政协当成了自己的家。

  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邓小平为全国政协主席,乌兰夫等22人为副主席。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980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了第一次新年茶话会。在这次茶话会上,邓小平强调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要做到安定团结,就必须保证党的领导。他说,我们之所以能经得起风浪,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一条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们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统一,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邓小平的讲话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自此以后,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新年茶话会成为惯例,延续至今。

  如今,除了全国政协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外,全国政协的其他重要会议和活动基本都在政协礼堂或会议楼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