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融媒时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8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牛车水里寻乡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09日   第 08 版)

  新加坡牛车水的史密斯街充满烟火气。
  新加坡旅游局供图

  作为世界上除中国之外唯一华人占多数的国家,新加坡华人占比超7成。熟悉的面孔,亲切的中文,中国人走在新加坡街头并不会感到陌生。从19世纪起,华人就开始浩浩荡荡下南洋,“龙狮之缘”也由此展开。

  在新加坡寻觅“龙狮之缘”,作为海外中华文化坐标的唐人街可谓首选。与其他国家不同,新加坡唐人街有个特别的名字:牛车水。这源于早期华人移民多以牛车运水,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往昔的牛车水,是下南洋、谋生计的华人开辟的聚居地。如今的牛车水,鳞次栉比的同乡会馆,老字号的中药铺,热闹的食肆……满街中文招牌、大红灯笼,最能展现华人社区的烟火气。

  “潮州粿条福建面,广府叉烧海南鸡,北方水饺湖南辣……”当地歌谣中对中华美食如数家珍,令人深切地体会到味蕾中的乡愁牢牢牵绊着牛车水乃至新加坡华人的心。有新加坡诗人写道:“我的老家曾经在那里,我的味蕾还停留在那里,我在那里习得方言口语的咿咿呀呀,我的童真依旧懵懵懂懂根植在那里。”

  与各国唐人街相比,新加坡的牛车水更显多元文化的包容之美。在这个华人街区,印度的马里安曼兴都庙、詹美回教堂与恢弘的佛牙寺龙华院一道伫立;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身着印度“纱丽”和马来“可巴雅”的身影来来往往。华裔、马来裔、印度裔,乃至阿拉伯人、斯里兰卡人、尼泊尔人、巴基斯坦人……不同族裔在此和谐相处。这不仅源于新加坡深入人心的平等理念,也得益于牛车水华人开放包容的心态。

  新加坡还有许多“龙狮之缘”的印记,比如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晚晴园原名明珍庐,1905年由富商张永福买下,原本为其母亲颐养天年之用,因此借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中“晚晴”二字,改名为“晚晴园”。随后,孙中山在此建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1994年,晚晴园正式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历史古迹,并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在这里,人们可以追忆百年前孙中山在新加坡的革命事迹,缅怀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海外网 吴正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