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是关于“小康”一词的最早记录,源于《诗经》。千百年来,小康是我们一直所追寻的,它一头连着民族梦想,一头系着百姓生活。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过着殷实幸福的生活,有着绿水青山的环境和安稳牢靠的保障,享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分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喜悦。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专题片《人民的小康》,通过历史回溯、奋战小康、展示阶段性成果、小康社会全面发展、未来展望5个主题,展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水平质的飞跃,用镜头记录中国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辉映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
记录筚路蓝缕的小康之路
什么是“人民的小康”?如何呈现“人民的小康”?如今我们共享的小康社会发展成果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为了回答这些疑问,导演组根据这部专题片的主题,进行了多次前期踩点和实地调研,力图生动阐述“人民的小康”的深刻内涵。
制作团队对该片主题的精准把握和对拍摄地点的精心选择,使得该片不但鲜活,而且有深度、有力量。跟随该片的镜头,我们见证了人民生活的巨变,感慨当地人的命运改变是时代巨变的缩影;我们目睹“从前靠山吃山,穷得叮当响”到“现在靠山吃山,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反差,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给广袤中国大地带来的深刻变化感到惊讶;我们震惊于“一趟车,跑出脱贫幸福路;一座桥,带来致富新期盼”的美好,慨叹天堑变通途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小到个人脱贫致富的心愿,大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的小康》通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全方位展现了开创新时代、奔赴新征程的过程中,人民过上新生活的美丽画卷。
以时间为线,以发展为轴,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要求不断提高。该片系统梳理了小康之路的来龙去脉,详细阐述了“人民的小康”这一发展理念,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沉浸于小康之路的建设和发展,于无形中体味小康之路走来的筚路蓝缕。
呈现人民小康的千姿百态
如何更好地呈现“小康”这个概念,如何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的小康”的深刻内涵?该片不仅讲述了小康故事,更通过专家、学者和当事人的口述,呈现全面小康带来的社会巨变。
通过该片,我们了解了湖南花坛县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凭借养蜂、苗绣、旅游、民宿等产业的发展,成为小康示范村的故事。我们看到了河南光山县东岳村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返乡创业的村民带领周边120多个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喜悦。我们还看到了中西部22个地区的党政负责人立下“军令状”,确保完成农村人口脱贫任务的决心和信心。片中相关专家表示:“精准扶贫就是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坚持务实真干的工作方法,实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解决问题绝不收兵的攻关决心。”
要实现全面小康,就要向群众问办法,向市场要收益,增加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发展特色产业,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达到“人民的小康”。所以,片中的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军人的团队精神,将共同富裕之路走得更快。还有基层干部发出“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我想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人花这么大的代价去解决贫困问题”的感慨。
这些专家和亲历者的解读厘清了全面小康的宏大国家叙事和脱贫致富的个体叙事之间的逻辑脉络,呈现出全民奔小康的多元路径。
展望人民小康的幸福未来
小康,是千百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已经变为现实。
湖北农民的34本账本记录着一个家庭从欠债45元到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历程,玫瑰谷铭刻了三亚黎族村庄博后村“老乡”脱贫的故事,江西寻乌甜橙映衬着赣南地区的迅猛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即使是偏远地区,通过许许多多的“一条路”“一座桥”“一张网”,每个人都享有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小康,奔赴幸福未来。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矢志不渝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团结带领人民跨过一道道沟坎,取得一个个胜利。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穿越百年,梦圆今朝。透过《人民的小康》中一组组民生数据,一个个今昔对比,一张张幸福家庭剪影,我们看到了“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好愿景已成现实。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