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杭州古称钱塘,自古便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就地取材,以蚕丝、绿竹、玉石、陶土等为笔,以江南旖旎风光为布,创作了一幅幅工艺繁华图。
前不久,笔者来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透过那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领略一脉相传的钱塘匠心。
千年钱塘 工艺繁盛
杭州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古时,这里是江南漕运的起点。近代以来,这里成为杭州工业繁荣的发源地:浙江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终点站设在拱宸桥,浙江最早的民族企业——通益公纱厂建立于拱宸桥西,这里还诞生了杭州最早的戏院、电影院等。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落就位于拱宸桥西岸。它的前身是棉纺工厂和土特产仓库。锯齿形的屋顶、窄小的窗户、厚重的大门,都保留了过去工业建筑的特征。
2009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群一期工程——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杭州中国扇业博物馆、杭州中国伞业博物馆建成开放。2011年,馆群二期工程(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建成开放。馆群总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上万平方米。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副馆长方胜说,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手工业之都。南宋时期,临安(即杭州)丝织、印刷、瓷器、制扇等发展最盛,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杭剪、杭扇等是历史上有名的杭州特产。
刀剪剑博物馆常设展由“刀与剑”“剪刀的故事”两个展厅构成,丰富多样的展品让人生动感受“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则为剪”的锋刃文化。馆内有一把杭州出土的东汉铁剪,是目前所见国内最早的剪刀实物之一。铁剪长约30厘米,刀柄呈8字形,与常见的剪刀不同,它由整块铁制成,中间没有销钉固定。剪刀不用时自然张开,用时按压两端刀刃即可。展厅里另一件珍贵展品是唐代錾花铜剪。剪爿纹饰采用珍珠地錾花工艺,以颇具立体感的整齐小圆点做底,两剪柄各饰一只西洋狮,体现了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伞业博物馆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伞,让人大开眼界。早期的伞由丝帛制成,价格昂贵。造纸术普及后,人们用涂上桐油的纸制作雨伞,称为油纸伞,伞由此走进寻常百姓家。展厅里有一把清代八角形油纸伞,伞面中部彩绘梅、兰、竹、菊四图,图案之间手书“请用国货”四字,格外醒目。1915年,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二十一条”,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伞即于此时制作。整伞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具有时代意义。
扇业博物馆里,闪光的孔雀羽扇、精致的象牙扇、轻巧的合欢扇、珍贵的玳瑁扇等琳琅满目,令人称绝。扇子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扇子是用羽毛做成的,“扇”字中就有个“羽”字。后来人们又用丝绢、纸、竹、蒲葵叶、棕榈叶等编制出各种扇子。
“这块‘扇业祖师殿’石匾见证了古代杭州扇业的兴盛。”方胜介绍,从宋代开始,杭州一直是中国扇业中心。明清时期,全城制扇作坊多达50余家。扇业祖师殿是清代杭州扇作坊主集资设立的,殿内曾供奉杭州扇业鼻祖齐纨和历史上462位有名的制扇艺人。
百年品牌 凝聚匠心
“张小泉、王星记、都锦生都是杭州具有百年历史的手工业品牌,保护传承好它们的文化,也是我馆设立的初衷。”方胜说。
刀剪剑博物馆里最显眼的展品,就是那把高1.15米、重达28.5公斤的张小泉剪刀,这是国内最大的可使用的剪刀,20世纪80年代由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生产。明万历年间,张小泉父亲张思佳学成制剪技艺后开设剪刀店,传到第二代店主张小泉手中时,又创制了镶钢锻制技艺,选用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精工细作。历经300余年发展,成就了“张小泉剪刀”品牌。博物馆里有一个模拟的张小泉剪刀作坊,再现了张小泉剪刀生产流程,制作一把剪刀需要经过试钢、试铁、拔坯、开槽敲断、打钢等72道工序。
“西湖绸伞独特在于‘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方胜介绍。在伞业博物馆里,最让人过目不忘的要属各种绘有西湖风景的西湖绸伞。西湖绸伞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创制,以杭产淡竹与丝绸为主要原材料,经过选竹、劈青、贴青、上架、伞面装饰等18道工序制成。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做到“三齐一圆”,即顶齐、节齐、边齐,收拢圆浑,复成天然竹节。西湖绸伞设计奇巧,既美观又轻便,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星记是杭州最著名的扇业品牌。王星记扇庄创办于1875年,扇庄创始人王星斋出身于制扇世家,祖父、父亲都是扇业工匠。王星记扇子在清代作为贡品,是帝王回赠外国使节的珍贵礼物。
在扇业博物馆二楼展厅,一把清代陈益斋百将图行书黑纸真金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馆藏最早的杭州王星记扇子,由王星记创始人王星斋的岳父陈益斋制作,扇面有陈益斋的落款。整个扇面用烟煤涂黑,再用金粉来书画,扇骨用棕竹制成,纹理天然,比普通毛竹韧性更强,不易折断。虽历经百年沧桑,扇面上的彩绘百将图仍色彩分明,画面左侧旗杆上“水泊梁山”字样清晰可辨。方胜告诉笔者,这种黑纸扇经久耐用,浸水而不走样,不但能扇风、蔽日,夏季外出如果遇雨还可遮在头上挡一阵雨,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谓。
名师带徒 薪火相传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品以当代工艺品为主,涵盖雕塑、陶瓷、织绣、编织、金属等门类。
在三楼展陈区,一幅巨大的“双面异色异物雷峰塔今昔屏”机绣作品令人惊叹。绣屏用1000多种丝线绣出两面西湖景观,一面是雷峰塔旧景,沉郁的黑白色调,一面是重建后的雷峰塔,明艳动人。创作者王文瑛是“杭州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至今还活跃在机绣一线,带过的徒弟数不胜数。
在陶瓷展区,一组青花斗彩婴戏作品颇为吸引人。这组作品由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嵇锡贵共同创作完成,以鲜亮的釉色、生动的造型表现童真童趣。身着靛朱镶嵌斗彩服的两个婴童正在玩捉迷藏游戏,白胖的小脸上浮着淡淡的红晕,嬉耍的喜悦从弯弯的眼角流露出来。
“这面床罩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锡祥设计的,上面囊括了萧山花边所有的针法和制作工艺。”方胜介绍,这件作品光设计稿就画了6个月,共有300多张图纸,58位绣娘花费4个月时间,用1400万针绣出820朵玫瑰花,同一片花瓣上所用的针法都不一样。
欣赏完大师们的作品,还可以到二楼大师工作室现场观摩大师制作。19个大师工作室一字排开,既有手绣、机绣、木雕、石雕、陶艺等传统工艺美术门类,又有西湖绸伞、萧山花边、钱塘剪纸等非遗项目。
在萧山花边大师工作室,赵锡祥大师的徒弟符曼倩正在教一些大学生练习各种技法。墙上挂着多件符曼倩的作品,在色彩上突破了萧山花边传统的白色或米色,缤纷绚丽,令人眼前一亮。
“从2012年开始,我馆作为杭州‘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传承基地之一,推出‘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大师带徒学艺项目,第一轮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带徒,第二轮自2019年开始,由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方胜说,“希望在活态传承中,将优秀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杭州工艺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