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6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以艺术创新传达历史真谛

阎晶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25日   第 09 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方面的主题创作百花竞放。开天辟地的1921年,更是各种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在此热潮中,影片《1921》可谓颇具新意的好作品。

  影片聚焦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所有的叙事都朝着这个聚焦点努力。李达成为故事的主线人物之一,他在上海串联起所有心向上海、奔赴上海的角色。在北京,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寄予厚望;在长沙,毛泽东、何叔衡冒雨启程;在欧洲,马林从奥地利出发,邓小平等在法国兴奋眺望。每一个奔赴上海的人,前路都不平坦。马林一落地就陷入被追捕的危险之中;日本早期共产主义者近藤荣藏来到上海后,一直被特务盯梢。其他从北京、汉口、广州、济南等地赶来的参会者,无不历经艰难险阻。影片还通过众人向刘仁静等询问五四运动的情形,闪回了两年前发生在北京的那场爱国运动。

  各地的参会者纷纷来到上海后,又开始了寻找、确定开会地点的历险记。这就使影片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结构:在故事的演进中,多线索纷呈交错,每个人物又有自己的线索。这种立体交叉的叙事方法,难度有如构建现代都市的立体交通网,纷繁复杂又自有其内在秩序。

  叙事性文学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结构几乎成为成败的关键。这部影片让一个个历史人物穿行于故事的脉络之中,有交汇又有独特性,实属不易。与此同时,其他的故事线索以最精练的方式表达而不完全展开,人物之间的对话极具主题色彩,都围绕如何救国救民于水火这一核心,而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的理想,必须以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组织建党就成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共识,就有了先进知识分子从全中国甚至海外奔赴上海的盛景。影片直接切换故事线索的方式,从创作表达上也是一种新的探索。编剧、导演都做得可圈可点,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从容地讲述了故事。随着剧情的推演,一幅巨大的画轴徐徐打开,纷繁中不乏清新,简洁又纲举目张。

  《1921》是一部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并努力通过艺术创新来表达、传递历史真谛的影片,在传统与现代、主题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上做得较为出色,成功实现了创作目标。主体故事的时间有如话剧艺术一样严格控制,空间则又充分展开,突出了电影艺术的优势。影片还集束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1921年这个红色起点值得格外珍视,需要永远铭记。电影《1921》生动地、恰切地表达了这一主题。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