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华助中心主任杨彩平——

祖国把我们带回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④)

本报记者 贾平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21日   第 06 版)

  图为2010年6月,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际机场,杨彩平(前排中)和等候撤侨包机的侨胞手持中国国旗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有困难,找杨姐”是所有旅居吉尔吉斯斯坦(以下简称“吉国”)侨胞的共识。“杨姐”名叫杨彩平,是一名浙江籍侨商。1998年,远赴吉国讨债的杨彩平,意外发现商机,就在当地安了家。

  2010年6月,吉国南部城市奥什州和贾拉拉巴德州发生大规模武装骚乱,一度陷入全面瘫痪状态。身处奥什州,杨彩平为几千名散居当地侨胞的安危殚精竭虑。雇佣武装力量保护当地中国市场、挨家挨户接送受困的侨胞、协助驻吉大使馆组织大撤侨……在连续多日不眠不休的撤侨“战斗”中,杨彩平曾多次经历九死一生,但一直无怨无悔。至今,她仍记得,当目送一架架撤侨飞机从奥什国际机场安全起飞时,当得知“大撤侨”行动中无一名侨胞“落单”和受伤时,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温暖和幸福。“祖国把我们带回家”,谈及往事,她言语里满是感激和自豪。

  以下是她的自述。

  

  “挨家挨户接送中国同胞”

  2010年6月10日凌晨,在奥什州卡拉苏红太阳市场,熟睡的我被保安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嘈杂的叫喊声、凄厉的啼哭声、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从远处传来,我马上预感到:奥什可能又开始骚乱了。

  因有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的前车之鉴,我第一时间安排保安和商户拿上武器保护中国商场——红太阳商品批发市场。与此同时,我开始四处打电话了解情况。这一夜,我和所有在奥什的中国人一样,在惊慌失措中挨到天明。

  在那一晚之后的几天,我好像被拽入风暴中心,经历了我人生中从未想过,也从未经历过的惊心动魄。

  经过一晚的激战,第二天,奥什几乎全面停电、停水、停气,电话也很难打通。由于骚乱太大太突然,事态迅速蔓延,伤亡数字快速攀升,整个奥什陷入恐慌之中。

  作为吉尔吉斯斯坦南方华商商会会长,当弄清骚乱的真实情况后,我马上忧心起散居在奥什城内的几千名侨胞的安危:此刻他们都好吗?有没有伤亡?正面临怎样的危险?需要什么帮助?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我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不管花多大代价,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奥什和周边地区处于险境的中国同胞转移到红太阳商品批发市场。毕竟,我们这里有保安、有枪,大家在一起会更安全。

  在得到几个商会副会长的赞成后,我们制定了救援方案,分头开始行动。我们找当地有影响的朋友帮忙,花钱雇佣当地武装力量,组织救援车队,挨家挨户接送中国人。

  由于电话和互联网中断,很多中国人失去联系。我们面临一个棘手的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如果继续,该怎么办?

  听着身边时断时续的枪声,看着街边燃烧的建筑物和不断升腾的浓烟,有人提出,情况太复杂、太危险,还是放弃吧。但我没有丝毫犹豫:“现在我们是和时间在赛跑,能接多少是多少。”于是,我们坚持一家家敲门打听和接人,先后将600多名被困的中国人接到红太阳商品批发市场。

  “投入‘大撤侨’‘战斗’”

  2010年6月13日,整个奥什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奥什至卡拉苏一线的所有交通都已瘫痪,道路被武装人员封锁,到处都有枪战。有人告诉我,奥什市区还有不少中国人躲在房子里不敢出门,已面临断水断粮、忍渴挨饿的困境。

  我马上发动大家,帮助两个饭店的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包好1000多个包子,继续花高价请当地武装,给被困的中国同胞送食物。不曾想,尽管做了很多努力,我们还是无法进入奥什市区,最终无功而返。

  危急时刻,我再次想到祖国,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中国驻吉大使馆。不久,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中国政府将派出工作组赴吉尔吉斯斯坦组织撤侨。大使馆也通知我们商会协助撤侨工作。听到消息,大家都非常激动,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感激。

  很快,国内包机和撤侨工作组人员到达奥什国际机场。但由于交通瘫痪,而且奥什市区到达机场的道路必须经过武装冲突的核心区,工作组人员尝试多次也无法进入奥什市区。更难的问题是,如何将大批侨胞从奥什市内安全送往机场?城内城外的人都很着急。

  最终,在使馆工作人员的积极协调下,我使出浑身解数,调动当地人脉资源,获得了吉国军方的帮助。军方同意派出部队和坦克、装甲车,护送中国撤侨行动。

  “大撤侨”行动正式开始后,我和商会的同事们投入到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撤侨“战斗”中。我们一批一批地组织、接送中国同胞去机场,期间,几次遭遇险境,犹如在死神指尖跳舞。

  所幸,在使馆、各侨团组织和当地侨胞的共同努力下,“大撤侨”行动顺利完成,没有把任何一个要求撤离的中国同胞落下,也没有一个人受伤。截至2010年6月16日,中国政府共派出9趟包机,成功撤走1300余名中国同胞。当得知9趟航班全部平安返回中国后,我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后来我才知道,“大撤侨”前后,中国驻吉大使馆默默地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使馆向国内汇报奥什骚乱的情况后,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召开部际协调会,牵头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吉国奥什地区和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开展相关工作,并报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包机撤侨行动。无数中国外交工作人员为“大撤侨”行动的成功实施付出了巨大努力,是撤侨工作真正的“幕后英雄”。

  在“大撤侨”中,我对大家说,让少数民族同胞先上车,汉族同胞后上。有人因为我格外“优待”少数民族同胞而“耿耿于怀”。但我坚持认为,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要关心少数民族同胞,更要注重民族大团结。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

  “用心经营华助中心”

  亲爱的杨姐:

  我们是您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出来的中国人。大家都已经安全回到了美丽亲爱的祖国。和您现在还坚守的奥什骚乱地区相比,我们真的好像刚刚经历了地狱和天堂……杨姐,您受苦了……您把9趟航班全部送回中国后,一下子心宽了,却像帐篷卸去支柱一样支持不住了,病倒了……

  看到这封由数百名侨胞联合署名的感谢信,当时正在忍受肺出血病痛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那一刻,之前为在吉侨胞维权所遭受的全部委屈和在撤侨行动中所经历的艰险困苦,都烟消云散了,心中只有宽慰和温暖。

  “大撤侨”行动结束后,我选择坚守在奥什。因为我知道,还有很多侨胞并没有撤离,他们要守护身处险境的亲人和辛苦打拼多年积攒的事业。而我有责任和他们在一起抵御随时可能袭来的危险。此外,许多侨商走得匆忙,留下了价值不菲的货物。我要留下来,看好这些货物,等他们在骚乱平息后回来。

  从“大撤侨”中走来,我越发感到侨团组织对维护侨胞权益和抵御重大风险的重要性。2015年,国务院侨办计划在中亚国家建立“华助中心”项目。在中国驻吉大使馆、中资企业和广大在吉侨胞的支持和参与下,历经两年的紧张筹备,比什凯克华助中心2017年8月12日正式揭牌。我被大家推选为华助中心主任。

  这几年,我和在吉侨胞一起用心经营华助中心,用一件件为侨服务的实事,在侨胞中积累下良好口碑。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在吉国,“有困难,找华助”在侨胞中广为传播。这让我收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