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6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在收藏华侨的历史”

睿 加 陈 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02日   第 06 版)

  “现在我们有4万多册图书,其中1/4是以华侨为主题的书籍资料。”江苏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的创始人镇翔骄傲地介绍。

  作为国内首家以华侨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赤子情华侨图书馆已经走过了两个春秋,在收藏华侨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侨胞们的精神家园。

  赤子力量共建馆

  华侨图书馆的建立源于一次偶然。2018年,刚从江苏省侨联退休的镇翔在收拾办公室时遇到了难题:近30年的侨务工作中,他积累了大量的涉侨书籍。

  “这些书扔掉太可惜,但又没有合适的地方放。”他回忆说,“我想,我退休了有书,那其他从侨联退休的老同志也有书呀。”

  这条思路让镇翔有了个新主意,不如将这些书收集起来,建立一个以华侨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这样就能为日后的侨务工作提供更多的宝贵资料了。而在当时,国内还几乎没有专门收藏涉侨资料的公共图书馆。

  说干就干,镇翔把自己几十年来收藏的涉侨书籍全部拉到了南通。“光凭我们几个退休老同志的书也不够。”他说,“我就向认识的侨胞朋友们广泛征集图书和图书馆的筹备资金。”

  很快,他的倡议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来自50多个国家的华侨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原定的100个书柜,不到几天就被侨胞们认捐一空。

  经过8个月的筹备,华侨图书馆从一位退休侨联工作者的个人想法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公共服务项目。

  2019年4月29日,赤子情华侨图书馆在南通正式开馆,从全球多地收集的近4万册图书资料在这里汇集,成为侨胞们赤子情的凝聚。

  侨胞之心永扎根

  每项捐赠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2018年国庆期间,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会长王翔正忙着在俄罗斯莫斯科收集图书资料,为来年的开馆做初期筹备。

  哪知天公不作美,当地飘起了漫天的鹅毛大雪。本以为那天的征集工作可能难以进行,但让王翔没有想到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竟冒着大雪背了几十本书专程来找他捐书。

  王翔直到现在还记得,看到一路冒雪赶来的老侨胞,自己的眼泪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那天屋外漫天飞雪,屋内两个人却情不自禁地高唱起国歌。

  侨界的爱心促成了图书馆的建成,图书馆也让侨胞们的心在这里扎根。走进图书馆可以发现,馆中的每一个书柜乃至每一册图书上都标有捐赠人的姓名。这是侨胞们爱心的见证,也是侨胞们留在这里的精神牵挂。

  前不久,有位莫斯科华侨到图书馆参观,看到自己两年前捐赠的图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柜中供读者阅览。自己的礼物能够发挥作用,回馈祖国,这让他倍感兴奋与欣慰。

  很多海外侨胞来到南通时,都想亲眼看一看自己捐赠的图书和配套设施。通过这种形式,侨胞成为了华侨图书馆的建设者,图书馆也成为了海外侨胞的精神家园。

  华侨故事长流传

  “现在图书馆才建两年,可能还看不出多大的作用。但我想,如果坚持下去,征集更多的海内外涉侨资料,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这个图书馆的意义会更大。”镇翔说。

  除图书外,华侨图书馆还收集整理历史上与华侨有关的期刊、报纸、照片、书信以及其他一切反映华侨工作生活的见证物。

  用镇翔的话来说,“我们在收藏华侨的历史”。

  图书馆的展柜中有一条特殊的被子。它由多条五颜六色的小布块整齐地缝制在一起,这叫作百纳被。

  据镇翔介绍,几十年前,身在海外的华侨把年幼的孩子送回国时,就会缝制一条这样的被子。父母向身边的100位亲朋好友要100块布料,把它们缝在一起,让归国的孩子带在身边。馆中的这条百纳被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小小百纳被记录着华侨曾经的故事,讲述着华侨对祖国的热爱。

  如今,华侨图书馆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谈到未来打算,镇翔充满信心地说:“今年,我们新建了华侨艺术馆,以后还要增加博物馆,以三馆合一的方式完善华侨文化设施建设,更好地传承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