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科教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探秘中国科研“国家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27日   第 09 版)

  “奋斗者”号从万米海底上浮,有什么“秘密武器”?通过虚拟画面,如何隔空操控机械臂做出一样的动作?

  近日,中科院在全国的百余个研究所举办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依托各自研究领域,推出不同类型的科普展品和科学实验。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天文台站、博物馆、野外台站、大科学装置等,也向社会公众开放。

  超导磁悬浮、掌心喷泉、隐身的玻璃……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与B站联合主办的“中二所互动展示中心”,吸引了络绎不绝的青少年观众。专业的志愿讲解团队,还针对“老师不教,爸妈不会”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高温高压物理如何“点石成金”、超强超快激光怎样击穿大气——与此同时,一批UP主跟着科研人员一同走近物理所的高端科研设备,用通俗好玩的解说开展科学“破壁行动”。

  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怎么合二为一?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观众正在体验工业级5G和数字孪生带来的“超现实”力量。通过操作屏幕上的虚拟机械臂,可以隔空遥控桌子上的实体机械臂,同步做出一样的动作,体验科幻电影里的神奇操作。

  还有智能人脸画板、唇语自动识别、量子计算机模型……“黑科技”近在身边,前来参观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想起未来的技术飞跃。

  如何用“意念控制”帮助病人康复训练?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通过设备对脑电波进行捕捉,将运动意念传导出来,并指挥配套的康复器械运行,以此带动肢体运动——“意念控制”不再神秘,背后有一系列复杂的科学原理支撑,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无人驾驶车、仿生机器鱼、手术导航机器人、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这里的科学展示与互动体验,让人切身领略“自动化之光”。

  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普音乐剧《化学生僻字》唱出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科学魔术秀《元素的碰撞》让小朋友们惊叹不已。参观者自己动手制作液态金属画,为公众科学日留下独特的纪念。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结构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严开祺还带来科学公开课,讲述中科院理化所微珠材料研发团队几代人接续奋斗,研发出国产化固体浮力材料,保障“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万米深海安全上浮的故事。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著名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面向公众开放;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一批科幻作家与航天工作者近距离交流……公众科学日是中科院举办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每年5月,该院各个科研院所都如约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据新华社电  记者董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