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安徽、辽宁疫情规模不会太大,中国疫苗可随时应对变异株

最近八天疫苗接种超过一亿剂次

专家提示:即使打了疫苗,也需要坚持戴口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21日   第 02 版)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熊建)记者今天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各地群众踊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截至5月1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44951.1万剂次,其中最近8天共接种超过1亿剂次。

  近一周,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依然呈现暴发蔓延态势,中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本轮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在安徽、辽宁指导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中国近期没有本土传播病例,也就是说,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病毒一定是来自境外感染的人,或者是污染的物品,溯源工作正在调查当中。而安徽、辽宁的病例,从病毒的基因序列来看,是完全相同的,在同一个传播链上。

  “从5月14日安徽通报的10个病例的双抗体检查来看,抗体都是阴性的,也就是说感染的时间不长,从发现病例到最早的传播,大概有一个最长潜伏期。这样的规模,结合安徽和辽宁两轮筛查的结果来看,这起疫情规模不会太大,不会出现像今年初那样的规模。”吴尊友说。

  对于新出现的印度变异株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表示,第一,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现有疫苗可以应对这个印度变异株,可以产生保护作用。第二,病毒在不断变异过程当中,一旦出现现有疫苗应付不了的变异株,中国的灭活疫苗有很快捷的方法来应对。

  “我们只要在投料端加入新变异株的病毒,整个生产工艺不用做丝毫改变,产品端出来的就是针对变异病毒的新的疫苗。”邵一鸣说,所有相关部门都在密切跟踪,一旦出现了现有疫苗不能应对的变异毒株,就会有新的疫苗投入使用。

  吴尊友表示,疫苗是预防新冠的生物学手段,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是预防新冠的公共卫生手段,这两个手段是包容的,可以同时采取的,不是互相排斥的。在没有实现群体免疫的情况下,即使打了疫苗,也仍然需要坚持戴口罩。戴口罩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